钟某与王某开办了一家合伙公司,各占60%和40%的股份;生产经营、财物财务等重大事项,一般都由钟某拍板,王某只负责一些具体的琐事。
从两年前起,公司陆续聘用陈某等17人分别担任文员、销售员、车间工人等职。由于经营不善,公司渐渐出现了严重亏损,各项资金难以为继,陈某等的工资也被拖欠三个月,共计10万余元。
一周前,钟某基于回天无力,在悄悄收集大笔资金后,突然携款而逃,去向不明。无奈之下,陈某等只好向王某索要被拖欠的工资。可王某却表示拒绝,理由是工资是公司欠的,不能找他个人要;钟某才是管事的,他只是做事的,更何况钟某的出逃,对他来说,他也是受害者。
根据《合伙企业法》第二条第二款的规定,普通合伙企业由二个以上个人身份的合伙人组成。根据本案所涉公司的情况,可以判断该公司属于普通合伙企业。
对于普通合伙企业所欠债务的处理,《合伙企业法》第三十八条、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进一步规定了合伙企业的债务承担方式。
根据法律规定,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合伙企业对其债务,应先以其全部财产进行清偿。如果合伙企业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合伙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合伙人由于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清偿数额超过其亏损分担比例的,有权向其他合伙人追偿。
根据以上法律规定,可以得出结论:在本案中,无论合伙人在合伙企业中的地位和分工如何,只要存在拖欠工资的事实,合伙人都有义务承担全部的清偿责任,并有权向其他合伙人追偿。
根据本案的事实,陈某等是受雇于公司而非受雇于个人,钟某是负责人,而王某只承担一些具体的琐事。尽管王某并不知情甚至是受害者,但根据本案公司的性质以及严重亏损、无力清偿所拖欠工资的情况,王某作为合伙人之一,只能承担全部的清偿责任,并有权向钟某追偿。
合伙清算纠纷的处理问题。首先讨论了确认合伙关系的纠纷,涉及入伙、退伙的问题;然后介绍了如何正确区分合伙解散和退伙,以及合伙解散时财产的处理方式;接着讨论了合伙财产占用纠纷的处理和合伙人合谋逃避债务的处理;最后提到了合伙清算纠纷的法院管辖问题,遵循“原
普通合伙企业的合伙协议与有限合伙的入伙协议的区别。首先介绍了合伙协议和入伙协议的定义和目的,然后阐述了它们的签订时间和程序以及入伙协议的成立和生效。最后提到《合伙企业法》第19条的规定在普通合伙企业的合伙协议中的适用,并不适用于有限合伙的入伙协议,建
有限合伙企业中退伙应注意的事项。在退伙过程中,合伙人需关注财产退还、损益分配和债务承担等问题。法律规定了退伙时的结算方式、财产份额退还办法以及退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的责任。有限合伙人退伙后,仍需对其退伙前产生的企业债务承担责任。
有限合伙退伙协议的生效时间问题。协议生效主要依据合同法规定,合同成立即生效,但如合伙协议或规章制度中有相关约定,按约定执行。此外,附条件或期限的退伙协议需在满足约定条件和期限后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