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伙企业法》第65条规定:"有限合伙人应当按照合伙协议的约定按期足额缴纳出资;未按期足额缴纳的,应当承担补缴义务,并对其他合伙人承担违约责任。"法律明确规定合伙人未履行出资义务时,应向其他合伙人承担违约责任,而不是向合伙企业承担违约责任。也即是说,法律只赋予了合伙人追究未出资合伙人违约责任的权利,合伙企业在此并无法定诉权。《合伙企业法》仅规定合伙企业在合伙人处理合伙事务对其造成损害时,才得以原告诉讼主体身份提起损害赔偿之诉,当合伙人未履行出资义务时,合伙企业是无权追究其违约责任的,原告请求被告支付违约金于法无据。这与《公司法》的规定是不一致的,公司可以自己的名义追究股东出资未到位的责任,是因为公司财产具有独立性,股东出资未到位,直接损害了公司的财产权,而合伙企业财产的法律性质,我国法律没有明确的规定,因此只赋予了其他合伙人法定诉权,本案原告以被告违约提起诉讼违反了诉权法定原则。
虽然《合伙协议》第57条规定了,未出资到位的违约合伙人应向合伙企业承担违约责任,但这种以约定代替法律强制性规定的作法,与诉权法定的原则明显相悖。《合伙协议》是处理合伙人相互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内部法律文件,它的当事人为全体合伙人,因此受其约束的也只是全体合伙人,其中一个合伙人违约时,其他合伙人则可基于《合伙协议》的约定要求违约合伙人承担违约责任。本案原告以《合伙协议》为依据向被告提起违约之诉,但因合伙企业仅是独立于该《合伙协议》当事人之外的第三人,并非合同缔约当事人,与合伙人之间并无合同上的直接权利义务关系,即非合同相对方,因此合伙人通过协议方式为合伙企业设置诉权是无效的,其不能基于该《合伙协议》追究合伙人的违约责任。
因此,无论是从法律的规定还是依据合同相对性原理,合伙企业都不能以自己的名义向未出资到位合伙人提起违约之诉。
普通合伙人的行为能力和责任。普通合伙人需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并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对于有限合伙人,尽管有人认为欠缺民事行为能力人成为有限合伙人有利于其财产保值增值,但另一些人认为这会导致其难以理性判断和监督合伙事务,因此不建议欠缺民事行为能力人成为有
《合伙企业法》中关于有限合伙企业债务承担的规定。新加入的有限合伙人仅对其认缴的出资额承担债务责任。有限合伙人在特定情况下自动退伙,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的有限合伙人不会影响企业运营。继承人可继承有限合伙人资格。退伙的有限合伙人仅对其退伙前发生的债务承担责任
新合伙人加入合伙企业的事项。新合伙人需履行出资义务,并确认承担原合伙企业的所有协议、同等权利和责任。同时,新合伙人对入伙前的企业债务承担连带责任。协议经新原合伙人签章后生效,一式多份并需向企业登记机关提交。未尽事宜按国家规定执行。
山西企业退伙财产纠纷如何找律师的问题。文章介绍了通过熟人介绍、网站、电视台法律节目、网络搜索和点评类APP等渠道寻找律师。同时,文章还从律所规模、业务类型和律师素质三个方面介绍了如何选择靠谱的律师事务所和律师。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律师代理的三种方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