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债权债务 > 债的主体 > 债权人 > 从该案看日常生活经验法则的适用

从该案看日常生活经验法则的适用

时间:2025-02-23 浏览: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62475

案例背景

河南省虞城县人民法院法官程安营同志在2009年11月6日和12日,分别在河南法院网和中国法院网上发表了一篇名为《从该案看日常生活经验法则的适用》的文章。文章中描述了一个案例,涉及债务人李某之父向张某借款10万元的情况。后来,债权人张某找到李某商量,李某同意代父还款,并分两次分别还款0.95万元和4万元。在李某最后一次代父还款时,张某为李某出具了一份证明条,证明李某之父欠张某的款项已全部还清。

程安营同志的观点

程安营同志在文章中分析了该案,并给出了支持债权人张某的诉讼请求的理由:

  1. 根据父债子还的法律分析,父与子是两个独立的民事主体,都有资格独立地进行民事活动和承担责任。尽管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儿子愿意替父偿还债务,这种做法作为一种优良传统,应当得到法律的支持。
  2. 根据债务转移的理论分析,未经债权人同意的债务转移对债权人没有法律效力,因此本案不属于债务转移的情况。
  3. 在债务转移不能成立的情况下,可以得出结论:在李某自愿代父还款的情况下,原被告双方形成了一个新的债权债务关系。
  4. 根据《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64条和日常生活经验法则,对双方的证据进行分析后,支持债权人张某的主张。根据法律事实,李某替父偿还了0.95万元后,为张某写了两张4万元的欠条,承诺李某替父再偿还8万元的债务。之后,李某又替父偿还了4万元,张某撕掉了其中一张欠条,并为李某出具了一份证明李某之父欠张某的款项已全部还清的证明条。

对程安营同志观点的分析

首先,程安营同志认为儿子自愿替父偿还债务的做法是一种优良传统,应当得到法律的支持。虽然我们不讨论这种做法是否是优良传统,但是程安营同志认为法律应当支持这种做法的观点并不明确。如果仅仅指儿子自愿替父偿还债务的行为是法律所允许的,这可以从民法理论中理解,因为法律规定了禁止的行为,其他行为都是允许的。然而,如果把子替父偿债理解为古代法律思想中的“父债子还”,即儿子有义务替父偿还债务,目前还没有找到支持这种观点的法律规定。

其次,程安营同志列举了债务转移的条件,并得出了未经债权人同意的债务转移对债权人没有法律效力的结论。然而,根据程文中的案例,债权人是原告张某,原债务人应该是李某之父,而新债务人应该是李某。根据债务转移的条件来看,明显缺少了条件2,即原债务人与新债务人没有达成债务转移的协议。不清楚程安营同志为什么认为还缺少条件4,即债权人不同意。如果债权人张某不同意将债务转移给李某,为什么会去找李某要求偿还债务,与李某达成替父还债的协议,并最终起诉李某?无论是缺少哪个条件,都无法成立债务转移。因此,程安营同志得出债务转移没有成立的结论是正确的。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债务人提前还款的利息支付问题

    债务人在债务未到期时提前还款的利息支付问题。根据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债权人应接受提前还款,但债务人需按照实际借款期间支付利息。案例显示,除另有约定外,借款期限内的利息不因提前还款而免除。解决方法为债权人有权要求债务人按合同期限支付利息。

  • 债权人对非法人财产的分配申请

    债务清偿与债权人权利方面的问题,主要关注债权人对非法人财产的分配申请。法律明确规定自然人应承担自己的债务,债权人可要求分配债务人的财产清偿债务。同时,涉及民事诉讼中采取的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非法拘禁或私自扣押他人财产的行为将受到法律制裁。

  • 借款抵押纠纷债权人行使抵押权的法律途径

    关于借款抵押纠纷中债权人行使抵押权的法律途径。文中介绍了借款合同与抵押合同的有效性,指出债务人未按约定还款的违约行为,并阐述了债权人行使抵押权的合法依据。同时,还说明了债权人可以通过协商、起诉或仲裁等方式行使抵押权。律师建议债权人在行使抵押权时应遵循

  • 债务人无偿赠与财产行为的法律后果

    债务人无偿赠与财产行为的法律后果。债务人此举旨在逃避债务,损害债权人利益,属违法行为。债权人可依法行使撤销权,向法院请求撤销财产赠与行为,并申请财产保全,提起民事诉讼,以保护自身债权安全。行使撤销权的条件和程序,以及撤销权的期限也进行了详细阐述。

  • 通告和公告
  • 5厘利息是否属于高利贷
  • 防范赊账交易中货款流失的方法与技巧
债的主体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