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交管部门出具的交通事故认定书是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也是当事人就民事损害赔偿问题向法院提交的重要证据。认定书的名称中取消了“责任”两字,是为了避免混淆并更加明确其性质。认定书属于证据的一种,不具有行政可诉性,当事人不得提起行政诉讼。在法院审理交通事故案件时,法院应当对认定书进行审查,如果有其他证据足以推翻认定书的结论,法院可以不予采信,因此认定书与鉴定结论有所区别。
根据道交法的规定,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载明以下内容:
(1)交通事故当事人、车辆、道路和交通环境的基本情况;
(2)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
(3)当事人导致交通事故的过错及责任或者意外情况。
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加盖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交通事故处理专用章,并分别送达当事人。当事人应当被告知申请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的期限和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权利。
根据公安部《关于做好交通事故统计工作的通知》规定,死亡是以事故发生7天内死亡为限,即7天内死亡的算作死亡事故统计,7天后死亡的不作死亡事故统计。然而,交通事故的伤者在7天以外死亡的情况下,虽然在统计上不算作重大交通事故,但对事故责任人的法律责任追究却不受死亡时间的限制。
在交通事故中,区分罪与非罪的主要界限是交通事故的后果和肇事者所负的交通事故责任,而不是在事故发生时如何统计。如果事故受伤者在7天后死亡,应当依法对构成交通肇事罪的肇事者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三条关于交通事故处理的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需根据现场情况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处理事故的证据。交通事故认定书是证据而非行政行为,不可通过行政程序推翻。当事人若对认定书有异议,可通过提供新证据向法院提起诉讼,由
停车场刮蹭逃逸的后果,指出其可能构成肇事逃逸。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肇事逃逸等特定行为将受到罚款或拘留等处罚。关于逃逸行为的法律性质,存在三种主要观点:“罪后表现说”、“独立行为说”和“分别情况说”,每种观点对逃逸行为的定义和处理方式有所不同
一起货车撞出租车事故中的责任认定及赔偿问题。事故中,货车司机未携带驾驶证且全险已过期,导致出租车司机要求雇主承担责任。律师指出,雇主涉及冒名顶替行为并需承担法律责任,可能面临治安处罚。为合理合法解决此事,建议与出租车司机协商,追索货车司机赔偿,并咨询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在我国的法律影响。该认定书是确定交通事故责任的依据,制作程序严格规定,内容包括当事人、车辆、道路和交通环境等基本情况,以及事故证据、形成原因、责任和意外原因等。同时,对制作主体资格、制作时间、制作形式和送达程序都有严格的审查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