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三条的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处理交通事故时,应当根据交通事故现场勘验、检查、调查情况以及相关的检验、鉴定结论,及时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并将其作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详细记录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成因以及当事人的责任,并及时送达给当事人。
根据该条规定,交通事故认定书的性质是证据,而不是行政行为。与原《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二十二条不同的是,法律并未规定对交通事故认定书不服的行政救济途径。在新交通法中,重新认定的程序被取消,制定交通事故认定书的行为也不再被视为行政行为。因此,当事人无法通过行政程序推翻认定书。
然而,既然交通事故认定书具有证据的性质,就存在一个最终认定采纳的问题。这个最终认定采纳的权利应该归属于法院。如果当事人能够确凿地证明原认定书的错误,他们可以通过提供新的证据并依据法律规定向法院提起诉讼,以推翻原认定书。在法院的审理过程中,法官将根据新的证据和法律规定来作出最终的认定。
交通事故诉讼开庭后的处理时间。一审通常在3-6个月内结案,二审需要3个月。结案后一个月左右,当事人可获得赔偿。同时,文章还介绍了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的组成,包括首部、认定内容和尾部。责任认定书是交通事故处理中的重要文件,当事人不服可申请重新认定。
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调解期限及相关申请时限。当事人应在收到交通事故认定书后十日内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出书面调解申请。调解期限为三十日,可延长十五日。根据伤害程度或事故情况,分别规定了伤残评定申请和尸体检验及丧葬事宜的期限。逾期未处理者需承担相应费用
交通警察询问的重要性,指出在回答问题时需认真准确,特别是在面对模糊问题时需要引起注意。同时强调了现场勘察的重要性,并介绍了如何审查认定书内容和请求法院进行证据审查判断的方法。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的证明效力问题。虽然公安机关负责认定交通事故责任并出具认定书,但该认定书不具有法定证据地位,对检、法两院没有强制约束力。在刑事诉讼实践中,认定书可能误导办案人员,影响案件实质性审查。因此,建议取消移送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