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伙财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合伙企业全体合伙人的出资,即各合伙人根据合伙协议实际缴付的出资;二是合伙企业在成立后解散前,以合伙企业名义取得的全部收益和依法取得的其他资产。
如果个别合伙人未经全体合伙人授权,擅自处分了合伙财产,应根据财产受让人是否为善意来进行区别处理。
善意受让人是指在受让合伙财产时,不知道并且没有真正理由认为他应当知道该财产是合伙财产;或者虽然知道是合伙财产,但不知道并且没有正当理由认为他应当知道合伙人无权处分该财产。恶意受让人则相反。
根据保护善意受让人的法律政策,合伙企业不能以个别合伙人未经授权擅自处分合伙财产为由,主张其处分行为无效。这一政策既有利于保护交易安全和促进交易开展,也有利于合伙企业的经营和发展。
合伙企业事务的执行和管理参与权是合伙关系的基本准则。全体合伙人应享有同等的管理参与权,即合伙企业的一切事务应由全体合伙人共同决定。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要求全体合伙人通过事务的决议是很困难的。因此,通常的做法是通过全体一致的决议,将部分或全部日常事务的决策权委托给一名或数名合伙人。
执行合伙企业事务的合伙人代表合伙企业对外进行行动。合伙企业事务包括合伙企业的全部日常事务。
违反合伙企业法规定所需承担的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责任、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对于虚假文件登记、侵占合伙企业财产等违法行为,将受到相应的处罚。企业及其合伙人需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以免承担法律责任。
普通合伙企业和有限合伙企业中合伙人对债务的承担方式。普通合伙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以合伙企业财产承担债务为前提;有限合伙人责任限于其认缴的出资额;特殊普通合伙中,造成合伙企业债务的合伙人应承担无限责任或无限连带责任,其他合伙人责任限于财产份额。这些规定
财产分割后原合伙合同是否解除的问题。依据合伙企业法和合同法的规定,财产分割只能在合伙企业注销前进行,合伙企业解散后原合伙合同解除。合伙企业解散程序包括解散事由、清算人的确定、清算事务、合伙企业财产清偿顺序、解散后原合伙人的责任及清算报告。
合伙财产的共有形态,存在三种不同的观点。支持将合伙财产视为共同共有的观点,认为这符合合伙的本质和目的,有利于增强合伙的团体性并减少个人色彩。按份共有的形式不适合合伙企业,因为它可能导致合伙人任意转让其在合伙中的份额,破坏互信关系并导致企业解散。合伙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