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伙财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合伙企业全体合伙人的出资,即各合伙人根据合伙协议实际缴付的出资;二是合伙企业在成立后解散前,以合伙企业名义取得的全部收益和依法取得的其他资产。
如果个别合伙人未经全体合伙人授权,擅自处分了合伙财产,应根据财产受让人是否为善意来进行区别处理。
善意受让人是指在受让合伙财产时,不知道并且没有真正理由认为他应当知道该财产是合伙财产;或者虽然知道是合伙财产,但不知道并且没有正当理由认为他应当知道合伙人无权处分该财产。恶意受让人则相反。
根据保护善意受让人的法律政策,合伙企业不能以个别合伙人未经授权擅自处分合伙财产为由,主张其处分行为无效。这一政策既有利于保护交易安全和促进交易开展,也有利于合伙企业的经营和发展。
合伙企业事务的执行和管理参与权是合伙关系的基本准则。全体合伙人应享有同等的管理参与权,即合伙企业的一切事务应由全体合伙人共同决定。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要求全体合伙人通过事务的决议是很困难的。因此,通常的做法是通过全体一致的决议,将部分或全部日常事务的决策权委托给一名或数名合伙人。
执行合伙企业事务的合伙人代表合伙企业对外进行行动。合伙企业事务包括合伙企业的全部日常事务。
合伙人身份继承程序和个人独资企业的财产继承问题。在合伙人死亡后,合法继承人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取得合伙人资格并继承财产份额。个人独资企业的财产在投资人死亡后由继承人继承,根据不同情况可能发生企业解散、单一继承人承继、多个继承人分别继承等情况。处理时需综合
合伙人侵占合伙财产是否构成犯罪的问题。合伙企业法规定,合伙人侵占企业财产将承担刑事责任,包括将他人财产非法据为己有等行为,根据情节严重情况会受到有期徒刑、拘役等处罚。同时,合伙企业的职工也有相应的刑事责任。此外,为了避免欺诈行为,新合伙人入伙时可以约
集体企业中侵犯财产罪的法律规定。过去,合伙企业财产被侵占和挪用的行为往往只追究行为人的民事责任,这导致财产得不到有效保护。新的合伙企业法规定了侵占和挪用合伙企业财产构成犯罪的要承担刑事责任,并明确了具体的定罪量刑标准。此外,文章还详细阐述了应追究刑事
普通合伙人在合伙企业中的优先购买权行使效力问题。优先购买权在合伙人将其财产份额转让给非合伙人时适用,但合伙协议中的特殊约定除外。文章还涉及有限合伙人财产份额的强制执行和债权人权利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