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合伙企业如何进行增资
时间:2024-07-02 浏览:3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依据我国公司法的规定,公司在经营的过程中如果注册资本与公司经营规模不相应的,是可以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的,减少注册资本涉及到债务处理问题,那么普通合伙企业怎样进行增资?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普通合伙企业增资的法律规定
根据我国《合伙企业法》的规定,合伙人可以根据合伙协议或全体合伙人的决定,增加合伙企业的出资。增资的出资金额由合伙人认缴。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合伙人可以根据合伙协议或全体合伙人的决定,增加或减少对合伙企业的出资。
个人合伙与普通合伙的区别
我国的合伙形式包括个人合伙、法人合伙和合伙企业。其中,只有合伙企业具有企业资格。合伙企业与个人合伙最大的不同在于,合伙企业的成立需要书面协议,这是合伙企业成立的基本条件。
个人合伙与合伙企业的区别如下:
- 个人合伙可以订立口头的合伙协议,而合伙企业必须订立书面的合伙协议。
- 个人合伙由自然人组成,与自然人组成的合伙企业在实质内容上没有太大区别,只是工商登记方式不同。个人合伙领取个体工商户的营业执照,而合伙企业领取合伙企业营业执照。
- 合伙企业可以设立分支机构并使用合伙企业的字号,而个体工商户不可以设立分支机构。
- 个人合伙的所有合伙人承担连带责任,而合伙企业存在有限合伙人。
- 个人合伙的诉讼主体资格规定如下:
- (1)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个人合伙在民事诉讼中,应以依法核准登记的字号为诉讼当事人。
- (2) 个人合伙的全体合伙人在诉讼中为共同诉讼人。个人合伙如果有依法核准登记的字号,应在法律文书中注明登记的字号。根据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应以全体合伙人为共同诉讼人。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四十九条和《民诉意见》第四十条的规定,合伙企业可以作为民事诉讼的当事人。
- 个人合伙的合伙人没有先诉抗辩权,而合伙企业承担的是补充性连带责任,并具有先诉抗辩权。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百二十五条的规定,一般保证的债权人向债务人和保证人一并提起诉讼时,人民法院可以将债务人和保证人列为共同被告参加诉讼。但是,在判决书中必须明确在对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后仍不能履行债务时,由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
- 个人合伙领取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每月需要交纳工商管理费,并按定期定额方式纳税和查账征收方式。而合伙企业每月向税务局报税,不需要交纳工商管理费。两者都需要交纳个人所得税。
- 个人合伙不能依法进行破产,而合伙企业可以根据《企业破产法》进入破产程序。
- 个人合伙以非货币资产出资时,没有规定是否需要办理财产权转移手续。而合伙企业法规定:“以非货币资产出资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需要办理财产权转移手续的,应当依法办理。”
- 如果合伙协议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个人合伙与合伙企业在利润分配、亏损分担和清算财产分配方面的规定可能不同。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合伙人的入伙及合同纠纷解决方式
合伙人的入伙规定及合同纠纷的解决方式。合伙人入伙需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相关规定,得到全体合伙人一致同意并订立书面入伙协议。合同纠纷解决方式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在友好基础上可协商解决,调解可寻求相关机构帮助,仲裁需按合同规定或纠纷发
-
债务执行制度的比较:民事执行与破产
债务执行制度的比较,具体分析了民事执行与破产制度的不同之处。破产制度旨在保障债权人平等受偿和诚实债务人解除债务压力的机会,体现了公平观念与现代人文精神。而民事执行程序则注重效率,追求资源的最佳配置。此外,破产诉讼集中清理债务关系,提高诉讼效率,对合伙
-
法律对合伙企业合伙人的禁止性规定
《合伙企业法》对国有独资公司、国有企业等主体作为普通合伙人的禁止性规定,以及合伙企业解散的多种情形,包括合伙期限届满、合伙协议约定的解散事由出现等,并涵盖了法定人数、合伙目的实现与否等考量因素。
-
合伙协议
签订合伙协议时的风险提示和协议的主要内容。在合伙人资格审查方面,强调了选择理智的合伙人需考虑其物质实力和软实力。合作协议旨在促进产业销售市场发展,明确了合伙经营项目和范围、合伙期限,同时强调了合伙人出资的重要性,包括出资种类、折价、登记等细节。此外,
-
合伙协议
-
合伙协议
-
特殊的普通合伙协议应当载明的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