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公证法 > 公证程序 > 对继承类要素式公证书的思考与商榷

对继承类要素式公证书的思考与商榷

时间:2025-05-16 浏览: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63453

一、“申请人”的定位范围

根据司法部律师公证工作指导司(2008)司律公字019号《关于印发继承类强制执行类公证书和法律意见书格式的通知》,要求对继承类强制执行类要素式公证书“认真组织实施”。然而,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有关“申请人”的定位范围的问题。根据通知的格式要求,所有法定继承人都要被列为“申请人”。然而,在实际申办公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继承人已经通过其他方式放弃了继承权。因此,我们认为只有要求继承遗产的继承人自身、其委托代理人和监护人才能被列为“申请人”。放弃继承权的人不应被列为“申请人”,他们的放弃继承的事实只需在公证书中被确认即可。

二、“查明如下事实”的表述

在公证书中,我们使用了“查明如下事实”的表述方式。然而,这种表述与事实和法律规定不符,也与公证的职能和责权相矛盾。公证机构并没有调查权,只有核实权。因此,我们建议将表述方式改为“经审核确认如下事实”或“经审核明确如下事实”,以更贴切地表达公证的实际情况。

三、对公证财产是否为“合法财产”的确认

公证机构并没有实质审查公证财产是否为“合法财产”的权力。他们只能从权利证书的真实性来确认财产的合法性。实质上是否为“合法财产”是司法部门或其他相关部门的权限范围。因此,在公证书中直接称之为“合法财产”是不妥的。我们建议在公证书中陈明“至本公证书出具时止,未发现被继承人死亡时遗留的财产为违法所得”,以确保公证机构和公证员的无虞。

四、对遗产数额的具体写明

在公证书中,我们并不需要具体写明遗产的多寡。公证机构只需确认财产权利证书中死者“本人份额”为遗产即可。具体共有人占多少份额应由权利人自行界定,公证处无需作出具体认定。这样做可以避免出现纰漏和差错的几率,并确保公证机构的自我保护。

五、引用具体法律条文的必要性

对于确认继承权,主要依据继承法,但还有其他法律法规涉及到这方面的规定。然而,对于公证申请人来说,他们只关心结果,而不关心具体的法律条文。过多引用具体的法律条文只会增加错误和差错的几率。因此,我们认为只需简明扼要地表明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即可。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继承类要素式公证书的格式可以更简明扼要、简洁明了。过于繁琐、冗长、晦涩的格式只会浪费资源、增加司法成本,并增加出现错误和差错的风险。我们认为原来的普通格式已经很不错,如果一定要采用要素式,可以参考“招标投标”类的格式。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遗嘱的法律效力与公证

    遗嘱的法律效力与公证的相关问题。遗嘱是被继承人处理财产和其他事务的行为,只要真实并符合法定条件,就具有法律效力。遗嘱不需要公证也能生效,公证是为了加强其效力。没有公证的遗嘱是有效的,但效力相对较低。遗嘱在被继承人死亡后开始生效,没有法律规定的有效期限

  • 公证遗嘱与见证遗嘱的区别

    公证遗嘱与见证遗嘱的区别。公证遗嘱是由公证机关证明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的遗嘱,具有法定的证据效力;而见证遗嘱则是律师进行见证的遗嘱,其效力与自书遗嘱或代书遗嘱相当。两者在法律效力和证明程序上存在明显差异,且当存在多份矛盾遗嘱时,以最后一份公证遗嘱为准。

  • 婚前房产未公证是否能变为共有财产?

    婚前房产未公证是否能变为共有财产的问题。文章指出,只要婚前财产有充分的证据证明是婚前所得,即使未公证,仍然属于个人婚前财产,不会变成共同财产。此外,文章还列出了需要办理公证的几类情况,包括继承房产、遗嘱处分房产、赠与房产以及有关房产所有权转移的涉外和

  • 欠款公证的法律效力及申请流程

    欠款公证的法律效力及申请流程。欠款公证具有法律效力,能保障债权人权益,经过公证证明后,文书真实性和合法性得到国家认可,可作为证据直接采用。申请流程需准备身份证明、借贷合同、公证申请书等材料,提交至公证处办理。公证某些法律行为才可生效,债权文书经过公证

  • 一、公证书样本的构成要素
  • 辨别委托公证书的效力的方法
  • 婚内财产协议公证处收费标准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