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票据法的规定,当汇票到期被拒绝承兑、被拒绝付款或者发生其他法定事由时,持票人可以行使追索权。追索权是指持票人在经过提示而未获承兑或未获付款,或因其他法定原因而无法行使票据兑付请求权时,依法向其前手请求偿还票据金额、利息及费用的一种票据上的权利。
根据追索权的行使时间条件,可以将其分为期前追索权和到期追索权两种。
期前追索权是指在汇票不获承兑或者在付款人破产、死亡时,持票人在付款到期日前即可依法对其前手行使的追索权。
到期追索权则是指当汇票到期而不获付款时,持票人在付款到期日后方可依法对其前手行使的追索权。
根据追索权的行使主体标准,还可以将追索权分为初次追索权和再追索权两种。
初次追索权是指当汇票被拒绝承兑或拒绝付款时,由持票人或收款人依法对其所有前手行使的追索权。
再追索权是指当初次追索权人因行使追索权而获偿付之后,由偿付该债务的当事人依法再向其前手进行追索的请求权。
由于不同追索权的行使基础不同,所以其追索的金额和时效期间也不相同。
票据的追索权行使及通知义务。持票人在票据被拒绝承兑或付款后,需及时向被追索人发出通知,否则需承担前手因此产生的额外费用赔偿责任。通知可采用书面邮件、电传、传真等多种形式,按前手法定地址发出即视为履行通知义务。此规定旨在平衡持票人与前手间的利益关系,确
付款请求权与追索权的区别,以及付款人的形式审查义务,包括票据的样式、记载事项、更改情况、签章和金额等。持票人享有的第一顺序权利是付款请求权,而追索权则是第二顺序权利。付款人在处理票据时需认真审查各项内容,以确保票据的有效性和合法性。
中国票据背书的追索权相关问题。持票人在行使追索权前需先行使付款请求权并遭拒绝。只有在汇票被拒绝付款等特定情形下,持票人才可对所涉及的背书人、出票人等行使追索权。同时,文章还涉及了票据背书的注意事项,如背书日期、委托收款、质押等细节问题。
法律规定的禁止背书转让的三种情形:被拒绝承兑的汇票、被拒绝付款的汇票以及超过付款提示期限的汇票。法律禁止这些汇票进行背书转让,因为它们已经失去了支付保障或持票人已失去了对其前手的追索权。背书人转让这些票据时,需承担汇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