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债务人签收欠款催收函的法律效果
时间:2025-06-04 浏览:1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债务人获得诉讼时效抗辩权。那么超过了诉讼时效期间债务人签收欠款催收函具有什么性质和后果呢?对此,手心律师网小编在下文为您具体介绍这个问题,希望分享的内容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债务人签收欠款催收函的含义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当债权已超过诉讼时效期间时,债权人向债务人发出欠款催收函,债务人签收该函件但未在其上签字,仅表示其收到该欠款催收函,而不会对原债务产生任何法律后果。
法律依据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借款人在催款通知单上签字或者盖章的法律效力问题的批复》,对于超过诉讼时效期间的债权,债务人在债权人发出的催收到期贷款通知单上签字或盖章,将被视为对原债务的重新确认,从而受到法律保护。
重新确认债务的意义
重新确认债务意味着以下条件的满足:1. 催款通知单明确指明了催收到期的欠款事项;2. 债务人在催款通知单上进行了签字或盖章,而不仅仅是签收了该催款通知单;3. 债务人表现出继续履行债务的主观意愿或客观行为。然而,对于已超过诉讼时效期间的债权,债权人向债务人发出的欠款催收函,即使债务人签收了该函件,但未在其中签字,仅表示其收到了该欠款催收函,并不具备其他任何法律意义。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担保人行使先诉抗辩权的要点
担保人在行使先诉抗辩权时需要注意的四个要点,包括保证责任的明确约定、行使时间、行使条件以及先诉抗辩权的效果。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先诉抗辩权的防御性与阻却性、独立性与专属性两个方面的特性。担保人需明确只有在保证合同中明确约定保证人的保证责任为一般保证时,
-
先履行抗辩权的适用范围
先履行抗辩权的适用范围,即在合同中应当先履行的当事人不履行或不符合约定时,后履行的当事人有权拒绝履行自己的债务。先履行抗辩权的成立前提是双方债务在同一双务合同中存在互为对价关系。同时履行抗辩权允许在对方未履行债务时保留自己的给付,双方债务同时履行时,
-
抗辩权的定义
抗辩权的定义,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学术上对抗辩权的定义存在差异,而我国的《担保法》则明确了狭义上的抗辩权。文章将重点讨论狭义上的抗辩权,包括不同种类的抗辩权如诉讼时效已过的抗辩权、保证人的先诉抗辩权、合同法中的同时履行抗辩权等。
-
抗辩权的种类与区别
抗辩权的种类与区别。抗辩权可分为独立抗辩权和从属抗辩权,前者无需主债权即可行使,后者仅从属于特定债权。另外,根据行使效力的强弱,抗辩权可分为永久抗辩权和一时抗辩权。文章还介绍了先履行抗辩权、同时履行抗辩权和不安抗辩权的区别与联系,它们在不同情境下保护
-
抗辩权的定义和类型
-
债务纠纷证据的种类及重要性
-
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债务人签收欠款催收函的法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