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观点认为,合伙企业和个人独资企业一样,不能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根据最高院《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有关问题解释》的规定,单位犯罪主体包括国有、集体所有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以及依法设立的合资经营、合作经营企业和具有法人资格的独资、私营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然而,也有司法判例认定合伙企业可以作为单位犯罪主体。以下是该判例的主要理由:
刑法规定的单位犯罪主体并没有以法人或非法人来界定,而是突出单位和组织机构的特征。因此,刚才提到的司法解释规定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并没有穷尽单位犯罪主体的类型,也没有将具有法人资格作为单位犯罪主体的必要特征。
涉案的合伙企业是经工商机关核准登记注册的普通合伙企业,拥有组织机构代码、名称、组织机构和生产经营场所,并具有相对独立的财产和经营范围。此外,该企业依法取得了采矿许可,并具有对外公示、相对独立的法律人格。涉案的犯罪行为也是基于企业利益从事的活动。因此,根据这些特点,该合伙企业被认定为单位犯罪主体。
综上所述,根据该判例的观点,非法人企业也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只要在经营活动中具有独立的财产、名称和组织机构,并且所实施的犯罪行为是基于企业利益的,就可以被认定为单位犯罪中的“单位”。
对于股东为夫妻的有限责任公司是否能够作为单位犯罪的主体,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根据我们查到的案例,以下几点需要考虑:
夫妻两人作为股东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符合公司法的规定,并在工商登记上注册为有限责任公司。因此,在没有证据否定单位法人人格的情况下,应当认定为单位。
公司应遵守专门的会计、财务基本规范,并没有证据证明公司和个人资产存在混同的情况。
涉案的责任人是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其行为体现的是公司意志。被告人的行为目的是为了公司能够承接业务,因此可以认定为以单位名义行事。
区分单位犯罪和个人犯罪时,需要考察违法所得归属于单位还是个人。根据本案的利益归属情况,可明显归属于单位。
相反,如果夫妻公司与个人财产混同,则其单位人格可能会被否定。
非法集资犯罪的自首情节及判决标准。非法集资犯罪嫌疑人若主动投案并如实供述罪行,可认定为自首并从轻或减轻处罚。非法集资犯罪涉及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前者扰乱金融秩序,后者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犯罪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犯罪主观方面是故意。
公司涉嫌非法集资出纳的法律处理方式。文章介绍了单位犯罪责任的范围,非法集资罪的认定,包括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体和犯罪客观方面的具体构成要件,以及非法集资罪的立案标准和处罚标准。对于非法集资行为,文章强调必须依法追究主要责任人的刑事责任,并给
非法集资罪的构成要件,包括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体和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法律需要特别强调单位的人格主体。犯罪主观方面是故意,即明知行为会危害社会并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犯罪客体是国家金融管理秩序,涉及人数众多、金额巨大的非法集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相关法律规定,包括从轻情节的认定、犯罪构成等。犯罪主体是公司、企业等单位的非国家工作人员。犯罪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犯罪客体是公司、企业等单位的管理制度及工作人员的职务廉洁性。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便利索取或收受财物。对于犯罪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