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观点认为,合伙企业和个人独资企业一样,不能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根据最高院《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有关问题解释》的规定,单位犯罪主体包括国有、集体所有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以及依法设立的合资经营、合作经营企业和具有法人资格的独资、私营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然而,也有司法判例认定合伙企业可以作为单位犯罪主体。以下是该判例的主要理由:
刑法规定的单位犯罪主体并没有以法人或非法人来界定,而是突出单位和组织机构的特征。因此,刚才提到的司法解释规定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并没有穷尽单位犯罪主体的类型,也没有将具有法人资格作为单位犯罪主体的必要特征。
涉案的合伙企业是经工商机关核准登记注册的普通合伙企业,拥有组织机构代码、名称、组织机构和生产经营场所,并具有相对独立的财产和经营范围。此外,该企业依法取得了采矿许可,并具有对外公示、相对独立的法律人格。涉案的犯罪行为也是基于企业利益从事的活动。因此,根据这些特点,该合伙企业被认定为单位犯罪主体。
综上所述,根据该判例的观点,非法人企业也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只要在经营活动中具有独立的财产、名称和组织机构,并且所实施的犯罪行为是基于企业利益的,就可以被认定为单位犯罪中的“单位”。
对于股东为夫妻的有限责任公司是否能够作为单位犯罪的主体,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根据我们查到的案例,以下几点需要考虑:
夫妻两人作为股东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符合公司法的规定,并在工商登记上注册为有限责任公司。因此,在没有证据否定单位法人人格的情况下,应当认定为单位。
公司应遵守专门的会计、财务基本规范,并没有证据证明公司和个人资产存在混同的情况。
涉案的责任人是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其行为体现的是公司意志。被告人的行为目的是为了公司能够承接业务,因此可以认定为以单位名义行事。
区分单位犯罪和个人犯罪时,需要考察违法所得归属于单位还是个人。根据本案的利益归属情况,可明显归属于单位。
相反,如果夫妻公司与个人财产混同,则其单位人格可能会被否定。
集资诈骗罪的立案标准、刑罚以及认定要素。个人集资诈骗数额达到10万元以上即属追诉标准,单位集资诈骗数额达到10万元以上的也应当立案侦查。犯罪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犯罪客体是国家金融管理秩序。非法集资数额认定及刑罚方面,个人和单位不同数额区间有不同的定
合伙购买货车后发生追尾事故的处理及资金问题。律师指出,维修费用由保险公司承担,涉及合伙关系和按揭的问题需进一步了解。关于与合伙人家人之间的资金问题,应根据合伙协议全面结算并分配或分担金额。文章还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中关于入伙、退伙、退伙
合伙企业法的适用范围,包括普通合伙企业和有限合伙企业在内的各类合伙企业。普通合伙企业的合伙人需承担无限连带责任,而有限合伙人的责任则限于其认缴的出资额。此外,国有独资公司、国有企业等特定单位不得成为普通合伙人。
普通合伙人在合伙企业中的优先购买权行使效力问题。优先购买权在合伙人将其财产份额转让给非合伙人时适用,但合伙协议中的特殊约定除外。文章还涉及有限合伙人财产份额的强制执行和债权人权利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