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观点认为,合伙企业和个人独资企业一样,不能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根据最高院《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有关问题解释》的规定,单位犯罪主体包括国有、集体所有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以及依法设立的合资经营、合作经营企业和具有法人资格的独资、私营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然而,也有司法判例认定合伙企业可以作为单位犯罪主体。以下是该判例的主要理由:
刑法规定的单位犯罪主体并没有以法人或非法人来界定,而是突出单位和组织机构的特征。因此,刚才提到的司法解释规定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并没有穷尽单位犯罪主体的类型,也没有将具有法人资格作为单位犯罪主体的必要特征。
涉案的合伙企业是经工商机关核准登记注册的普通合伙企业,拥有组织机构代码、名称、组织机构和生产经营场所,并具有相对独立的财产和经营范围。此外,该企业依法取得了采矿许可,并具有对外公示、相对独立的法律人格。涉案的犯罪行为也是基于企业利益从事的活动。因此,根据这些特点,该合伙企业被认定为单位犯罪主体。
综上所述,根据该判例的观点,非法人企业也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只要在经营活动中具有独立的财产、名称和组织机构,并且所实施的犯罪行为是基于企业利益的,就可以被认定为单位犯罪中的“单位”。
对于股东为夫妻的有限责任公司是否能够作为单位犯罪的主体,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根据我们查到的案例,以下几点需要考虑:
夫妻两人作为股东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符合公司法的规定,并在工商登记上注册为有限责任公司。因此,在没有证据否定单位法人人格的情况下,应当认定为单位。
公司应遵守专门的会计、财务基本规范,并没有证据证明公司和个人资产存在混同的情况。
涉案的责任人是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其行为体现的是公司意志。被告人的行为目的是为了公司能够承接业务,因此可以认定为以单位名义行事。
区分单位犯罪和个人犯罪时,需要考察违法所得归属于单位还是个人。根据本案的利益归属情况,可明显归属于单位。
相反,如果夫妻公司与个人财产混同,则其单位人格可能会被否定。
非法集资犯罪的自首情节及判决标准。非法集资犯罪嫌疑人若主动投案并如实供述罪行,可认定为自首并从轻或减轻处罚。非法集资犯罪涉及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前者扰乱金融秩序,后者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犯罪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犯罪主观方面是故意。
中国关于非法持有、私藏枪支的法律规定及其构成非法持有、私藏枪支的要件。文章明确指出,任何单位或个人非法持有、私藏枪支都是违法犯罪行为,危害公共安全和国家对枪支、弹药的管理制度。构成非法持有、私藏枪支的要件包括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个
债务执行制度的比较,具体分析了民事执行与破产制度的不同之处。破产制度旨在保障债权人平等受偿和诚实债务人解除债务压力的机会,体现了公平观念与现代人文精神。而民事执行程序则注重效率,追求资源的最佳配置。此外,破产诉讼集中清理债务关系,提高诉讼效率,对合伙
签订合伙协议时的风险提示和协议的主要内容。在合伙人资格审查方面,强调了选择理智的合伙人需考虑其物质实力和软实力。合作协议旨在促进产业销售市场发展,明确了合伙经营项目和范围、合伙期限,同时强调了合伙人出资的重要性,包括出资种类、折价、登记等细节。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