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二条规定,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从这一规定可以看出,合伙组织没有被视为独立的民事主体。然而,在民事主体部分,我国实际上承认了合伙型联营这一介于公民和法人之间的特殊民事主体。
虽然立法没有明确规定显名合伙为独立民事主体,但是《民法通则》和《合伙企业法》却为合伙组织设定了不少权利义务,实际上在客观上承认了显名合伙的独立民事主体地位。此外,我国《合同法》和《民事诉讼法》也明确将显名合伙作为合同和诉讼的主体之一。
合伙组织作为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法人制度形成之前是商品经济关系中唯一的联合的商品生产经营形式。最初,合伙组织是以契约的形式存在。然而,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合伙组织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显名合伙在民商事交往中逐步体现出较强的组织性和独立性,具备了独立民事主体地位的要素。
近年来,无论是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国家都对合伙组织的法律地位有了新的规定。法国的《法国民法典》规定,除隐名合伙外的合伙自登记之日起享有法人资格。美国的统一合伙法也承认合伙组织是与法人有区别的另一种民事权利主体。其他国家如德国、日本、比利时、菲律宾等也赋予合伙组织法人资格。
显名合伙作为一种民商事法律制度,顺应了商品生产者由独资走向联合经营的必然趋势。它以一种法律上的独立人格将长期存在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社会中。因此,我国民商事立法应正视这一客观事实,明确赋予显名合伙独立民事主体地位。
从以上法律对显名合伙法律地位的确认的发展,可以看出作为独资、显名合伙、公司在法律上的反映,就有自然人、显名合伙、法人这三种不同类型的民事主体和个人所有、合伙所有、法人所有这三种不同的所有权形式。这是法律对显名合伙法律地位的完整确认。
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在劳务、法人、对外转让出资、出资、竞争、交易、事务执行、丧失偿债能力、丧失民事行为能力和财产继承等方面的区别。
个人无法偿还债务不会影响子女。在法律上,父母与子女是两个相互独立的民事主体,两人不因为血缘和亲属关系而发生财产上地点混同。而且债权属于相对权,根据合同相对性,仅对特定债务人发生效力。若债务未经过合法转移,就只能由债务人本人承担,债务人以外的任何人都没
股东出资时转移所有权的法律行为,由出资形成的公司资本属于公司本身所有,股东和公司分别为独立民事主体,公司资产既不是某一股东个人财产,也不是全体股东共有财产,而是公司的财产。无因管理是指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到损害而进行管理或者服务
民事行为能力是民事主体据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法律资格。法律不仅要求民事法律行为的行为人必须具有行为能力,而且要求民事行为能力与行为人的“相应”。所以法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必须要在核准登记的生产经营和业务范围之内。意思表示是民事法律行为的核心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