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取贷款罪是指利用欺骗手段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获得贷款,造成重大损失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该罪的刑罚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若给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造成特别重大损失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刑罚为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于2010年5月颁布的《规定(二)》,以下四种情形应立案追诉:1)以欺骗手段取得贷款等数额达到一百万元以上;2)以欺骗手段取得贷款等给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达到二十万元以上;3)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多次以欺骗手段取得贷款;4)其他情节给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有其他严重情节。
此前,公安部经侦局于2009年已作出了关于骗取贷款罪和违法发放贷款罪立案追诉标准问题的批复,与上述规定基本一致。需要注意的是,该解释的溯及力问题。根据《关于适用刑事司法解释时间效力问题的规定》,对于在司法解释施行前已办结的案件,如无错误则不再变动。
骗取贷款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使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手段来欺骗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获得大额贷款的行为。
骗取贷款罪在主观上需要故意犯罪,并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行为人为了挥霍享受或转移隐匿而非法占有贷款,都构成该罪。相反,如果行为人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即使在申请贷款时使用了欺骗手段,也不能构成犯罪,银行可根据规定采取停止发放贷款、提前收回贷款或加收贷款利息等措施。
骗取贷款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任何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构成该罪,单位也可以成为该罪的主体。
入户抢劫的认定问题,包括户的范围、入户目的的非法性、暴力或暴力胁迫行为发生的地点等。还讨论了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多次抢劫、携带凶器抢夺以及转化抢劫的认定。根据相关规定和刑法条款,对不同情况的抢劫行为进行了详细解释。
婚姻法司法解释中关于解除同居关系、宣告婚姻无效、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纠纷的处理等内容。其中涉及不同情形下人民法院的受理范围和规定,如申请解除同居关系、离婚案件中的宣告婚姻无效处理等。同时,文章还涉及离婚协议中关于财产分割的处理、变更或撤销财产分割协议的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 司法部关于办理恐怖活动和极端主义犯罪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针对恐怖活动和极端主义犯罪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题所发布的意见。文章详细解释了如何准确认定犯罪,包括组织、领导恐怖组织罪、参加恐怖组织罪和帮助恐怖活动罪等,并明确了数罪并罚的情形。同时,对于资助恐怖活动组织、实施
独资企业的定义及其法律解释,包括独资企业的设立条件、注册登记所需提交的文件以及变更登记的具体要求。独资企业是由个人出资经营、归个人所有和控制,承担无限经济责任的企业。在设立和变更过程中需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涉及法律、行政法规审批的业务需提交批准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