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伙企业法 > 合伙企业类型 > 有限合伙企业 > 中国有限合伙制度组织形式有哪些转化问题

中国有限合伙制度组织形式有哪些转化问题

时间:2023-11-03 浏览:1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6683
国有限合伙制度组织形式的转化问题

有限合伙组织形式的转化问题及其必要性

有限合伙组织形式的转化问题

根据修订后的《合伙企业法》,对于有限合伙组织形式的转化问题并未进行明确规定,这可以说是这次修改中的一大遗憾。在英美法系国家,企业改变组织形态的自由度相当高。例如,一个独资企业可以通过吸收他人入伙而转变为合伙企业;为了扩大资本,他们又可以吸收一些有限合伙人,以便继续掌控企业的领导权。随着企业的发展,有限合伙又可以进一步转变为公司。从法律角度来看,随着企业的发展,组织形式上的转变是必然的,例如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之间的转换。从经济角度来看,“一个项目,在寿命的不同阶段上,最好在不同的组织形式下进行”,“一般来说,在每一个时点上,对每个项目,都有一组转换函数,分别适用于各种可能的组织形式。”

有限合伙组织形式的转化的必要性

有限合伙组织形式在其发展阶段必然需要进行组织形式的转化,这既是意思自治的体现,也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当然,这种自由是受到社会本位限制的相对自由。即使是自由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哈耶克也承认“人类社会中的法律制度从来就没有(而且也极不可能)把作为社会秩序之基础的那种契约责任完全交由合同当事人自己去决定”。如果有限合伙不能根据形势变化做出相应的实际变化,一方面将缺乏顽强的生命力,另一方面将费时费力,并且势必会造成企业营业的中断,对企业、债权人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繁荣均不利,违背了企业维持原则的基本理念。在有限合伙成长壮大后,上市的要求也随之而来。正如江平教授所说:“有限合伙一般只是风险投资项目在运行初期投资者和风险投资机构以及创业者所愿意采用的法律组织形式,在技术逐渐成型并取得一定效益之后,必然要进行其他形式的改造,有限合伙一般都会转型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最终寻求公司的股票在主板尤其是在二板上市,达到取得高额利润并融资的目的。”

有限合伙组织形式转化的影响

组织形式的变化必然会带来成员责任形式的变化。有限合伙组织形式转化后,普通合伙人的责任将由无限连带责任变为有限责任。为了充分保护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必须配套采取一整套严格的制度。例如,需要经过一定比例的合伙人同意、履行债权人异议程序、取得有关部门的批准、向登记机关办理变更登记等。尤其需要注意保护债权人的利益,不仅要通知或公告债权人,对于对组织变更提出异议的债权人,还需要达成清偿协议或提供相应担保,否则不得进行变更。在变更登记之前发生的债务,原普通合伙人仍然在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间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丰富了企业的组织形式

    新《合伙企业法》对我国企业组织形式的发展作出的贡献。它丰富了企业组织形式,为多种市场主体自由竞争创造了条件,尤其有利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有限合伙的二元责任制度和管理结构适应了风险投资的需要,受到投资家们的青睐。随着有限合伙的确立,传统合伙企业也

  • 有限合伙人的竞业自由权利

    有限合伙人的竞业自由权利。根据《合伙企业法》,有限合伙人享有经营与本企业相竞争业务的权利,可以自行经营或与他人合作经营,除非合伙协议另有约定。普通合伙人可以在协议中约定限制有限合伙人的竞业权利,但必须明确约定。

  • 有限合伙协议与章程的关系

    有限合伙协议与章程的关系。合伙协议是设立合伙组织的必备法律文件,需满足法定要件才能获得法律保护。公司章程是公司依法制定的基本文件,规定公司的重大事项和基本规则。有限合伙企业协议和章程虽无直接联系,但都是企业成立的基础。同时,《合伙企业法》对合伙协议内

  • 有限合伙企业与有限公司的区别是什么

    我国《合伙企业法》规定,合伙企业是由各合伙人依法订立合法协议,共同出资,合伙经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并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企业。合伙企业与有限责任公司承担责任方面的区别,合伙企业的财产不属于合伙组织独立所有,而是属于合伙人共有,合伙人与合伙企业是连带

  • 有限合伙企业的设立登记申请人如何申请行政复议
  • 有限合伙人参与合伙事务的处理吗
  •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
合伙企业类型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