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信息不对称引发的法律风险
信息不对称指并购双方在交易前隐瞒不利因素,给对方或目标公司带来不利后果。常见的情况是被收购方隐瞒对外担保、对外债务、应收账款无法收回等信息,导致并购后目标公司面临巨大潜在债务。
2.违反法律规定的法律风险
律师在为并购提供法律服务时,应注意避免违反法律规定,特别是在信息披露、强制收购、程序合法性和一致行动等方面。例如,在上市公司收购中,如果董事会没有就收购事宜发表意见,或者独立董事没有单独发表意见,可能导致程序不合法。
3.反收购风险
在敌意收购中,目标公司的董事会往往会采取反并购措施争夺控制权。然而,有些反收购措施可能对公司股东利益产生严重损害,甚至与法律相冲突,导致并购双方受损。
4.并购可能产生的纠纷
并购过程中可能涉及产权不明、主体资格问题、行政干预、欺诈行为和员工安置等纠纷。
1.严防尽职调查中的陷阱
在尽职调查中,要通过合法高效的方法获取真实全面的信息,排除错误虚假的信息,并修正片面产生偏差的信息。同时,要注意防范同业竞争陷阱和负债陷阱。
2.明确尽职调查中的风险点
尽职调查时,要关注目标公司自身合法性问题,如注册资金不足、批准手续不全等。此外,重要的债权债务调查应特别关注目标公司对外担保风险、应收款的诉讼时效和实现可能性,以及与控股股东或主要股东存在的重大诉讼、仲裁和行政处罚案件。
3.充分考虑职工安置问题
在尽职调查中,要充分考虑职工的安置问题。特别是在国有公司并购中,职工安置问题可能引发矛盾和政府干预,增加并购成本,影响并购进程。
通过以上风险分析和风险防范措施,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可以有效降低法律风险,保障交易的顺利进行。
国务院发布的新政策,即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其中明确取消了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行政审核,除了借壳上市仍需严格审核外。新政策旨在降低并购重组成本,推动市场化并购浪潮。具体措施包括缩小审批范围、简化审批程序、发展并购贷款以及改革上市公司兼并重组的股份定
公司被收购后期权的有效性及与之相关的内容。文中提到,期权池通常占据公司总股本的10%-20%,来源于创始人和投资人自己的股份,用于激励核心员工。期权受益人无需支付费用,且早期员工的期权覆盖范围较大。不合理的期权池比例和过高的期权池可能会带来财务成本和
企业并购中的风险与法律保障问题。风险包括信息不对称引发的法律风险、违反法律规定的法律风险、反收购风险以及可能产生的纠纷。防范措施包括严防尽职调查中的陷阱、明确尽职调查中的风险点和充分考虑职工安置问题。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应注意这些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以降
有限责任公司的两种收购方式:资产收购和股权收购。文章详细介绍了收购流程,包括洽谈与初步了解、资产清理与调查、信息整理与分析、法律论证与依据、行政程序调查、收购实施方案、债务重组协议、谈判与合同签订、权利机构审议、部门批准与备案以及资产转移与登记变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