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关于适用国家赔偿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对于刑事赔偿中的“终止追究刑事责任”有七种特殊情形的具体解释。
根据《解释》,国家机关对公民的人身羁押或者财产进行查封、扣押、冻结的,在解除、撤销强制措施超过一年未移送起诉、作出不起诉决定或者撤销案件的;国家机关对财产进行查封、扣押、解冻的立案后超过两年未移送起诉、作出不起诉决定或者撤销案件的等七种情形,被认定为“终止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
根据《解释》,当赔偿请求人符合上述情形时,有权依法申请国家赔偿,以获得相应的权利救济。
《解释》针对司法实践中长期存在的刑事办案环节挂案不作结论的“程序梗阻”现象,将一些特殊情形认定为“终止追究刑事责任”,并可据此启动国家赔偿程序。这一举措改变了国家赔偿程序坐等原案件最终结论的被动局面,解开了受害人结案无望、请赔无门的程序死结,从源头上畅通了国家赔偿程序。
根据刘合华的介绍,《解释》明确了特定情形下疑罪从挂案件的受害人有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这一规定落实了宪法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庄严承诺,体现了人权司法保护的巨大进步。
在确定赔偿标准方面,《解释》不仅借鉴了民事侵权的赔偿标准,而且还考虑到刑事赔偿的特殊情况,最大限度给予受害人以权利救济。
例如,《解释》对民事侵权赔偿标准的借鉴,如医疗费赔偿标准、护理费赔偿标准、残疾生活辅助具费赔偿标准、误工减少的收入赔偿标准、身体伤残赔偿标准、抚养费赔偿标准等进行了规定。
另外,《解释》对受害人最大限度给予权利救济的特殊规定,如对于扶养费赔偿标准的规定,根据能否确定扶养年限的不同,进行了具体的赔偿标准规定。对于残疾赔偿金标准的规定,也考虑了有扶养义务的公民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
根据国家赔偿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司法机关在法定期限届满前应当作出将案件移送起诉、作出不起诉决定或者撤销案件的最终结论,并依法变更或解除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或者对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依法进行处理。
根据《国家赔偿法》第十五条的规定,行使侦查、检察、审判、监狱管理职权的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侵犯人身权利的情形下,受害人有权取得赔偿权利。
具体情形包括:
矿山征地、拆迁补偿协议以及年拆迁房子的国家赔偿标准。矿山征地赔偿标准因地理位置、土地类型与质量、矿产资源和政策等多种因素而异。拆迁补偿协议需明确补偿方式、搬迁和过渡期限、违约责任等。年拆迁房子的赔偿则受地理位置、面积、建筑结构和用途等影响。
国家对于公民丧失劳动能力的赔偿标准及相关事项,包括律师费用及劳动争议处理办法。对于遭受侵权行为造成劳动能力丧失的受害者,可以获得包括医疗费、护理费在内的赔偿金,最高不超过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二十倍。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劳动赔偿中律师的收费标准以及
迁坟国家赔偿标准,包括砖砌或水泥建造的坟墓、骨灰盒式坟墓以及已埋土坟的补偿标准。具体补偿金额根据地方政策和实际情况而定。此外,《国家赔偿法》对侵犯公民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的赔偿标准也进行了说明。申请国家赔偿的标准是按照申请时去年的规定计算。
农村煤矿占地赔偿的问题。对于行政占地,没有赔偿金只有补偿金,补偿标准由地方政府自行规定。征收土地需依法批准后公告并实施,包括开展现状调查、风险评估、公告补偿标准等。征地赔偿和征地补偿存在区别,前者基于征收方的违法行为,后者基于依法征收行为。两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