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在判断当事人间是否有合伙协议时,首先应考虑是否存在书面合伙协议。书面合伙协议作为当事人间合伙关系的直接证据,应明确规定合伙人的出资数额、盈余分配、债务承担、入伙、退伙、合伙终止等事项。合伙人在协议上签字合伙即可成立合伙关系,不以合伙人是否已出资为成立条件。然而,如果书面协议中约定一方负责日常经营,在合伙期满后返还另一方的出资并支付利息,这种协议实质上是一种借贷关系,而非真正的合伙关系。
法官还应考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否有该合伙组织的登记记录。如果合伙组织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了登记,并能够反映出合伙成立时的初始情况以及变更等情况,那么可以认定当事人间存在合伙协议。
在没有书面合伙协议和工商登记记录的情况下,但当事人间具备其他合伙条件,并且有两个以上无利害关系人证明存在口头协议的情况下,法官也可以认定存在合伙协议。由于合伙人对合伙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这种责任在法律上是一种加重责任。因此,合伙当事人应当尽量签订书面合伙协议。然而,鉴于我国的实际情况,法律允许存在口头协议。但是,口头协议必须有两个以上无利害关系人证明。法官在对口头合伙协议的认定时应持慎重态度,严格审查当事人关于合伙的陈述、证人证言的真实性以及证明内容等情况。如果存在矛盾无法合理解释的情况,不宜认定为存在口头协议。
新《合伙企业法》对我国企业组织形式的发展作出的贡献。它丰富了企业组织形式,为多种市场主体自由竞争创造了条件,尤其有利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有限合伙的二元责任制度和管理结构适应了风险投资的需要,受到投资家们的青睐。随着有限合伙的确立,传统合伙企业也
有限合伙人的竞业自由权利。根据《合伙企业法》,有限合伙人享有经营与本企业相竞争业务的权利,可以自行经营或与他人合作经营,除非合伙协议另有约定。普通合伙人可以在协议中约定限制有限合伙人的竞业权利,但必须明确约定。
在民间借贷中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应当被认定为“后让于担保”,并且在权利的性质、价值、功能以及归属定位等方面与让与担保并无本质区别。第24条将当事人之间签订的买卖合同称之为担保,其意味明显。第24条明确表明人民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是应当按照民间借贷关系进行审理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个人签订的借贷合同,原则上由签订借贷合同的债务人还款,但如果是夫妻共同债务的,由夫妻双方共同偿还。第一条 夫妻双方共同签字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第二条 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