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确立深圳经济特区合伙的法律地位,规范合伙的组织和行为,保护合伙人、债权人和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特区经济发展,特制定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合伙是指在特区设立的普通合伙和有限合伙。普通合伙是指合伙人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对合伙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有限合伙是指合伙人共同出资,其中一名以上合伙人对合伙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其余合伙人以其出资额为限承担责任。
设立合伙应当订立书面合伙协议。合伙协议应当由全体合伙人协商一致制订。合伙协议一经订立,即对全体合伙人具有约束力。
合伙以其在特区的主要办事机构为住所。
合伙经登记机关依法登记成立。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合伙字号不得使用“公司”字样。擅自使用的,由登记机关责令其改正,并处以一千元以上二元以下罚款。
合伙不能成为其他普通合伙的合伙人或有限合伙的普通合伙人。
合伙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合伙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公民、非法人经济组织可以成为普通合伙的合伙人。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普通合伙由两个以上公民、非法人经济组织,或者公民与非法人经济组织共同出资设立。非法人经济组织不包括法人的分支机构。
合伙协议一般载明下列事项:(一)合伙的字号和住所;(二)合伙宗旨和经营范围;(三)合伙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及其住所;(四)合伙人的出资额和出资方式;(五)合伙人的权利和义务;(六)利润的分配和亏损的分担;(七)财务与会计制度;(八)入伙与退伙;(九)经营期限;(十)解散与清算。经全体合伙人协商一致,可以修改或者补充合伙协议。
合伙人可以用货币、实物、土地使用权、劳务、工业产权或者非专利技术出资。
申请普通合伙登记应当向登记机关提交下列文件或者资料:(一)设立合伙的申请书;(二)合伙协议;(三)合伙人姓名或者名称及其住所;(四)登记机关核发的合伙字号准用证明;(五)合伙住所或者经营场所所在地使用证明。设立经营特定业务的普通合伙,依照法律、法规须经政府主管机关核准的,还应提交核准文件。
登记机关应自收到合伙登记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作出是否准予登记的决定。准予登记的,应发给营业执照;不予登记的,应给予书面答复。
合伙营业执照签发日期为普通合伙成立日期。未经登记擅自以合伙名义经营的,由登记机关责令其停止经营,并对其处以二千元以上二万以下罚款。
合伙人在合伙正常经营范围内的一切行为,由全体合伙人承担民事责任。若合伙协议已对某一合伙人的经营权作了限制,则该合伙人超越权限的行为所产生的民事责任由该合伙人个人承担。
普通合伙可以推举一名合伙人为合伙的负责人。合伙负责人依照合伙协议或者合伙人的授权进行经营活动,并对全体合伙人负责。
合伙负责人依照合伙协议或者合伙人的授权代表普通合伙进行合伙正常经营范围内的经营活动,由全体合伙人承担民事责任。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退出方式。股东无法通过退伙方式退出,但可通过股权转让退出。股权转让需遵守公司法的规定,包括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并征求同意、优先购买权等。合伙人退伙则依据合伙企业法,包括约定退伙事由、自动退伙情况等,需遵守相关规定和程序。
债务执行制度的比较,具体分析了民事执行与破产制度的不同之处。破产制度旨在保障债权人平等受偿和诚实债务人解除债务压力的机会,体现了公平观念与现代人文精神。而民事执行程序则注重效率,追求资源的最佳配置。此外,破产诉讼集中清理债务关系,提高诉讼效率,对合伙
中国有限合伙制度立法的不足。地方立法推动中央立法是中国创业投资立法的特点,但地方性立法受到法律体制限制和实践操作困难。有限合伙制度作为市场主体立法的一部分,应由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的法律做出规定。现行《合伙企业法》未能充分考虑法律的适应性,对有限合伙制
非公司私营企业是否具有法人资格的问题。介绍了法人资格的分类,阐述了非公司制企业的法律特征,并重点介绍了非公司私营企业的分类。文章指出,非公司制法人企业通常不具备法人资格,而私营企业分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在涉及投资银行业务时,需根据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