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是指证据数量的衡量,主要与注册会计师确定的样本量有关。注册会计师在获取审计证据时,需要考虑错报风险和记录金额的重要性。错报风险越大,需要的审计证据数量可能越多。
审计证据的适当性是指证据质量的衡量,包括相关性和可靠性。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必须结合具体审计目标来考虑。注册会计师在确定审计证据的相关性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受其来源和性质的影响,并取决于获取审计证据的具体环境。注册会计师在判断审计证据的可靠性时,通常会考虑以下原则:
证据的数量受质量的影响,但质量存在缺陷,仅靠提高数量可能难以弥补。
审计工作通常不涉及鉴定文件记录的真伪,注册会计师也不是鉴定文件记录真伪的专家。然而,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用作审计证据的信息的可靠性,并考虑与这些信息生成与维护相关控制的有效性。
如果在审计过程中发现可能存在伪造的文件记录或文件记录中的某些条款已发生变动,注册会计师应当进行进一步调查,包括直接向第三方询证或利用专家的工作来评价文件记录的真伪。
如果在实施审计程序时使用被审计单位生成的信息,注册会计师应当获取审计证据来验证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如果从不同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或获取的不同性质的审计证据能够相互印证,与该项认定相关的审计证据则具有更强的说服力。如果从不同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或获取的不同性质的审计证据不一致,表明某项审计证据可能不可靠,注册会计师应当追加必要的审计程序。
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获取审计证据的成本与所获取信息的有用性之间的关系,但不应以获取审计证据的困难和成本为由减少不可替代的审计程序。
在保证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的前提下,控制审计成本也是会计师事务所增强竞争能力和获利能力所必需的。然而,为了保证得出的审计结论、形成的审计意见是恰当的,注册会计师不应将获取审计证据的成本高低和难易程度作为减少不可替代的审计程序的理由。
自侦案件中间接证据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间接证据在案件调查中虽不如直接证据具有显著的法律效力,但仍是非常重要的突破点。运用间接证据定案需遵循法定程序,确保证据的真实性,并注意间接证据与案件事实的客观联系。单独运用间接证据定案时需特别慎重,要确保所有证据
审计过程中关于确认、评价与控制或有负债的相关方针、政策和工作程序。审计师需向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了解相关事项,获取相关文件和凭证,并与银行、法律顾问和律师进行函证。同时,还需复核税务报告、会议记录和审计工作底稿等,以确定会计报表披露的或有负债是否恰当,
医疗事故赔偿案件的法律程序。首先进行医疗鉴定获得证据,划分责任;接着确认事故等级,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处理意见;最后强调了申请时效的重要性,当事人应及时提出处理申请,否则法律不予保护。
借款人未按照约定期限返还借款的法律规定,包括逾期利息支付、诉讼时效和债权保护等。同时强调了民间借贷中订立书面协议的重要性,并指出双方订立书面协议时应当注意的要点,如姓名、借款用途、金额、时间、还款方式等。为了保护权益,出借人需妥善保存书面协议等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