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申诉复查是指人民检察院对刑事申诉案件进行再次审查和核实的程序。本章规定了刑事申诉复查的一般规定和不同情况下的具体操作。
根据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复查刑事申诉案件需要由至少两名检察人员进行,原案承办人员和原复查申诉案件承办人员不再参与办理。
根据第二十六条的规定,复查刑事申诉案件需要全面审查申诉材料和全部案卷,并制作阅卷笔录。
根据第二十七条的规定,经审查后,如果发现原案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申诉人提供了新的事实、证据或证据线索,或者有其他问题需要调查核实的,应当拟定调查提纲进行补充调查。
根据第二十八条的规定,对与案件有关的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和鉴定意见,如果认为需要复核,可以进行复核,也可以对专门问题进行鉴定或补充鉴定。
根据第二十九条的规定,复查刑事申诉案件可以询问原案当事人、证人和其他有关人员。如果对原判决、裁定确有错误,认为需要提请抗诉、提出抗诉的刑事申诉案件,应当询问或讯问原审被告人。
根据第三十条的规定,复查刑事申诉案件应当听取申诉人意见,核实相关问题。
根据第三十一条的规定,复查刑事申诉案件可以听取原案承办部门、原复查部门或原承办人员意见,全面了解原案办理情况。
根据第三十二条的规定,办理刑事申诉案件过程中进行的询问、讯问等调查活动,应当制作调查笔录。调查笔录应当经被调查人确认无误后签名或捺指印。调查人员也应当在调查笔录上签名。
根据第三十三条的规定,复查终结的刑事申诉案件应当是案件事实、证据、适用法律和诉讼程序以及其他可能影响案件处理的情况已经审查清楚,能够得出明确的复查结论。
根据第三十四条的规定,复查终结刑事申诉案件后,承办人员应当制作刑事申诉复查终结报告,提出处理意见,经部门集体讨论后报请检察长决定。对于重大、疑难、复杂案件,需要报请检察长或者检察委员会决定。
根据第三十五条的规定,下级人民检察院对上级人民检察院交办的刑事申诉案件应当依法办理,并向上级人民检察院报告结果。下级人民检察院对上级人民检察院交办的属于本级人民检察院管辖的刑事申诉案件应当立案复查,不得再向下交办。
根据第三十六条的规定,复查刑事申诉案件应当在立案后三个月以内办结。对于重大、疑难、复杂的案件,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如果对交办的刑事申诉案件有管辖权的下级人民检察院无法在规定期限内办结,应当向交办的上级人民检察院书面说明情况。
根据第三十七条的规定,被害人不服不起诉决定,在收到不起诉决定书后七日以内申诉的,由作出不起诉决定的人民检察院的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刑事申诉检察部门立案复查。
根据第三十八条的规定,被害人不服不起诉决定,在收到不起诉决定书七日以后提出申诉的,由作出不起诉决定的人民检察院刑事申诉检察部门审查后决定是否立案复查。
根据第三十九条的规定,被不起诉人不服不起诉决定,在收到不起诉决定书后七日以内提出申诉的,由作出不起诉决定的人民检察院刑事申诉检察部门立案复查;在收到不起诉决定书七日以后提出申诉的,由作出不起诉决定的人民检察院刑事申诉检察部门审查后决定是否立案复查。
根据第四十条的规定,对不服人民检察院不起诉决定的申诉复查后,应当根据情况进行处理。如果不起诉决定正确,应当予以维持;如果不起诉决定认定的事实或适用法律错误,需要变更的,应当变更不起诉决定;如果不起诉决定认定的事实或适用法律错误,应当对被不起诉人提起公诉的,应当撤销不起诉决定,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检察院或本院有关部门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根据第四十一条的规定,对不服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决定的申诉复查后,应当根据情况进行处理。如果不批准逮捕决定正确,应当予以维持;如果不批准逮捕决定正确,但需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维持不批准逮捕决定,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检察院或本院有关部门依法办理;如果不批准逮捕决定错误,需要依法批准逮捕的,应当撤销不批准逮捕决定,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检察院或本院有关部门依法办理。
根据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对不服人民检察院撤销案件决定的申诉复查后,应当根据情况进行处理。如果撤销案件决定正确,应当予以维持;如果撤销案件决定正确,但所认定的部分事实或适用法律错误,应当纠正原撤销案件决定书中错误的部分,维持原撤销案件决定;如果撤销案件决定错误,需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撤销原撤销案件决定,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检察院或本院有关部门重新立案侦查。
根据第四十三条的规定,对不服人民检察院诉讼终结的刑事处理决定的申诉复查后,应当根据情况进行处理。如果认为应当维持原决定,应当报请检察长决定;如果认为应当改变原决定,应当报请检察长或检察委员会决定。
根据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对不服人民检察院诉讼终结的刑事处理决定的申诉复查后,应当制作刑事申诉复查决定书,并在十日以内送达申诉人、原案当事人,同时抄送有关部门。上级人民检察院作出的复查决定,可以委托下级人民检察院送达。刑事申诉复查决定书应当公开宣布,并制作宣布笔录。
根据第四十五条的规定,下级人民检察院对上级人民检察院的复查决定应当执行,并将执行情况书面报告上级人民检察院。上级人民检察院可以制作纠正案件错误通知书,指令下级人民检察院执行。下级人民检察院对上级人民检察院的复查决定有异议的,应当在执行的同时向上级人民检察院报告。
根据第四十六条的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对不服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刑事判决、裁定的申诉,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不服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刑事判决、裁定的申诉,经复查决定提出抗诉的,应当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或者指令作出生效判决、裁定的人民法院的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根据第四十七条的规定,经复查认为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刑事判决、裁定确有错误,具有一定情形的,应当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向人民法院提出抗诉。具体情形包括:有新的证据证明原判决、裁定认定的事实确有错误,可能影响定罪量刑;据以定罪量刑的证据不确实、不充分;据以定罪量刑的证据依法应当予以排除;据以定罪量刑的主要证据之间存在矛盾;原判决、裁定的主要事实依据被依法变更或撤销;认定罪名错误且明显影响量刑;违反法律关于追诉时效期限的规定;量刑明显不当;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可能影响公正审判;审判人员在审理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
根据第四十八条的规定,对不服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刑事判决、裁定的申诉,经复查认为需要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的,由刑事申诉检察部门提出意见,报请检察长或检察委员会决定。
根据第四十九条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决定抗诉后,刑事申诉检察部门应当制作刑事抗诉书,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如果以有新的证据证明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确有错误提出抗诉,应当随附相关证据材料。
刑事申诉复查是人民检察院对刑事申诉案件进行再次审查和核实的程序。根据不同情况,复查刑事申诉案件需要进行全面审查、补充调查、复核鉴定等活动。复查结束后,应当制作复查终结报告和决定书,并及时通知申诉人、原案当事人和有关部门。对复查决定有异议的,可以提出抗诉。复查程序有严格的时限和具体操作规定,以确保公正、及时、有效地处理刑事申诉案件。
故意伤害致人轻伤的自诉适用情况。在受害人拥有证据或公安机关决定追究的情况下,受害人可提起自诉。相关法律参考包括侮辱、诽谤案等八项案件,被害人可直接起诉。对于故意伤害致人轻伤的刑罚判定,根据伤亡后果、伤残等级、手段的残忍程度等影响犯罪构成的犯罪事实来确
自诉案件中的“私了”及其法律意义。“私了”指的是当事人自行和解或自诉人撤回自诉。被告人应分析自诉状中的指控事实,认真悔罪,赔礼道歉并赔偿,争取自诉人撤回自诉。我国《刑事诉讼法》对“私了”有明确法律支持。当自诉人不同意时,被告人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应
自诉案件的提起程序,包括自诉人提出诉讼请求的方式和内容、法院立案决定的时限和书面通知方式。文章还介绍了自诉案件的调解与和解方式以及追诉时效的相关内容。
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的书写方式,包括案件基本信息、审理过程、事实查明、法律适用和判决结果等部分。详细阐述了公诉机关、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被告人、辩护人的信息,以及审理过程、事实查明、法律适用和判决结果等内容。判决结果根据被告人的犯罪情况和赔偿情况分为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