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海商法 > 海商合同 > 海上运输合同 > 海上承运人无权享受海事赔偿责任限制

海上承运人无权享受海事赔偿责任限制

时间:2020-05-25 浏览: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7110

裁判要旨

海事赔偿责任限制是世界各国海商法普遍适用的特有制度,该制度体现了国家对风险较大的航海业的关注与扶持态度,但任何权利均不能被滥用。海商法第二百零九条也为该项权利设定了一道底线,逾越了这条底线,承运人等权利主体就无权享受该项制度的保护。

案情

2003年5月21日,原告**公司委托**弘信公司与被告**轮船公司以运单形式订立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约定由**轮船公司将其6个集装箱的饮料由上海运至广东黄埔和蛇口,**轮船公司安排其期租经营的“华顶山”轮实际运输。2005年5月25日,“华顶山”轮装载包括原告货物在内的共计36家货主的142个集装箱由上海港起航,5月28日05时20分,船舶航行至台湾海峡时,大副发现NO.2舱有白烟冒出,船长指令对NO.2舱打消防水,07时31分,NO.2舱出现明火,08时26分,“华顶山”轮根据厦门海事局的指令驶抵3号锚地自救待援。08时33分,“沪救12”轮抵达现场,向船舶喷射消防水,船舶同时开启舱底水泵抽水,09时09分,“华顶山”轮明火扑灭,“消拖8号”船抵达协助冷却。锚地观察一段时间后,见船舶未再出现明火,厦门海事局指令船舶开回厦门东渡港卸货。11时30分,“华顶山”轮靠泊,并由消防部门负责从岸上对船舶继续采取冷却措施。此时,船舶吃水正常。但后船舶发生爆炸,于19时15分沉没。本次事故中,原告的6个集装箱随船入水。后连同其他集装箱一起堆放在东渡码头货场。经检验,原告的货物4箱全损、1箱100%不合格,另一箱如在50天内销售则尚有残值21600元,但原告在上海,来厦门提货须向码头交纳12000元的费用,且不能保证如期售出,原告权衡后决定不再提货。

经厦门海事局调查,“华顶山”轮的火灾系因NO.2舱装载的保险粉受潮聚热自燃所致,因货主托运时申报为氧化铁,故作为普通货物配载于舱内。此外,发生爆炸的过硫酸钠系属于511类危险品,应装在甲板区域,但实际装在NO.1舱内,属于违规装载。海事局在其《调查报告》中认定:“该船着火后,受高温影响,船舶舱盖板变形,水密性下降,使消防水进入货舱,船舶稳定性降低,最终造成船舶失去稳定性而沉没”。

原告诉称,保险粉的托运人显然瞒报货名,但被告作为承运人仍有义务进行核对。特别是在上海海事局针对近期因瞒报货物而发生的数起保险粉燃烧事故向各港航部门发出通报,且被告之前也因违规装载保险粉在广州被罚款的情况下,被告更应提高注意义务。此外,过硫酸钠的爆炸也进一步表明被告有章不循。因此,被告对事故的发生存在主观上的明知和故意,依法不能享受责任限制,故应赔偿原告的全部货物损失等738375.5元。

裁判

厦门海事法院依照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条、第三百一十一条,海商法第二百零九条的规定,判决**轮船公司赔偿原告**公司货物损失714560元。

**轮船公司不服判决,提起上诉。

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评析

目前,我国法律法规未规定承运人负有开箱核对货物是否品名相符的义务,所以仅就瞒报的保险粉起火燃烧而言,现有证据不能证明**轮船公司存在明知或故意的过错,其之前在广州被处罚也不能认为与本次事故有因果关系,故原告关于**轮船公司应对火灾的发生承担责任且不能限制责任的观点不能支持。

然而本案中,“华顶山”轮从起火到沉船历时14个小时,形成了一个海事事故发生和发展的特定过程,在过硫酸钠爆炸前,保险粉燃烧的火势已被扑灭。“消拖8号”轮抵达后只是协助冷却。之后直至该轮靠泊卸货,救助船一直是向“华顶山”轮喷水降温而非“灭火”。促使事故发生灾难性转折的应是该轮违规配载于NO.1舱的过硫酸钠受NO.2舱燃烧的高温影响发生的爆炸。该箱过硫酸钠装载于船舱左侧的上方,紧靠甲板,爆炸对船舶的稳定性和平衡以及密封产生了影响,导致消防水大量进入船舱。不久船即沉没。因沿海货物运输实行严格责任,故**轮船公司对原告的货损应承担违约赔偿责任。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损害赔偿的三种方式

    货物运输过程中承运人的损害赔偿责任的三种处理方式。包括先行全额赔付后代位追偿、交强险赔偿加事故定责比例赔偿和交强险赔偿加代位追偿。同时,文章还阐述了在货物运输过程中,承运人对货物的毁损和灭失的赔偿责任,以及在四种特定情况下承运人不承担赔偿责任的情况。

  • CIF条件与卸货港滞期费

    CIF条件下买卖合同中滞期费的问题。在航次租船合同中,装卸时间、滞期费和速遣费是重要特征。CIF条件下,卖方需订立运输合同,但有时会产生滞期费争议。文章通过两个案例分析了在卸货港产生滞期费时,卖方是否应向买方追偿的问题。第一个案例中,仲裁庭认为卸货时

  • 海上货物运输中实际承运人制度的确立

    《联合国海上货物运输公约》(《汉堡规则》)中实际承运人制度的确立背景、规定及我国法律的引用。因航运实践中托运人与实际承运人不同常引发法律问题,为此,《汉堡规则》明确了实际承运人的概念和责任,区分了承运人和实际承运人的责任范围。我国《海商法》也引用了该

  • 我国《海商法》第四十一条规定

    中国《海商法》第四十一条关于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规定。该合同涉及承运人和托运人,定义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合同的标的是海上货物运输行为,而船舶是履行合同工具。此外,合同具有双务、有偿、涉及第三人的特征,并且通常属于要式合同。

  • 运输合同的效力
  • 海事伤亡如何赔偿
  • 航班取消赔偿是怎样的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