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海商法 > 海事责任 > 船舶碰撞 > 水上交通事故典型案例分析

水上交通事故典型案例分析

时间:2025-03-30 浏览:1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73823
摘要:《海上避碰规则》的相应条文基本上涵盖了船舶碰撞事故发生后,事故责任方的错误,且大多是人为因素。针对船舶发生碰撞的行为过程分析,追根究源,这是一个偶然走向必然的综合过程。由于人为的不负责任的心理行为的蔓延,使一项严肃的、有科学依据的操船规范被操船人员的不良习惯及侥幸心理蚕食,形成破坏性的潜规则。此类原因的严重后果必须引起航*者的警视。

引言

2007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编辑出版的《水上交通事故典型案例集》收集了8起碰撞事故,其中3起是对遇局面下发生的碰撞事故。这些碰撞事故的缘由基本相同,即在避碰操纵过程中,一船向右转向避让,另一船向左转向避让或一连串的小角度向左转向避让。这种行为明显违反了避碰规则第十四条,并且不断重复发生。这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

事故分析

根据北英格兰保赔协会事故三角模型,可以推断出这起事故是由30起险情、3000起事故隐患和30000起不安全行为作铺垫的。由此可见,驾驶人员在航行值班中违反规则的操纵行为的频度相当大。他们不顾国际/国内的避碰规则、航运公司的规定和以往的教训,仍然坚持自己的行为方式。经过分析,这是船舶驾驶人员在长期船舶操纵中逐渐形成的自觉或不自觉地违反避碰规则的不良习惯造成的船舶碰撞。

驾驶人员航行值班中不良习惯的表现

从社会层面来看,习惯是人们在较长时间里养成的共同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从个人层面来看,习惯是反复做的动作或事情,是自动化了的反应倾向或活动模式或行为方式,其中包括了人的思维和情感的内容。良好的习惯助人成功,而坏的习惯则使人受挫。对驾驶人员来说,遵守避碰规则和船舶管理的规章制度等应该是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良好习惯。然而,由于潜意识和潜规则的影响,他们经常性地违背严格且安全的行为准则。

船舶避让操作中的不良习惯

关于向左避让现象

例1碰撞经过:某晚2036,G船和M船在日本Irako水道中发生碰撞。当时能见度很好,流向S,流速约1.5kn。M船装有航向记录器和雷达,G船装有两台真运动雷达但无航向记录器。水道两侧的航海危险物由红、绿闪光灯浮标示,航道的轴线由两个闪白光灯浮标示,方向为133°/313°,两灯浮间距约5nmile。按照日本航路指南规定,进口船应在两灯浮东面通过,出口船在其西面通过。M船是出口船,G船是进口船,为了左舷对左舷安全通过,各船应保持在水道的右侧航行。G船是保持在水道右侧航行的,而M船没这样做,它所驶的航向使其逐步进入水道另一侧2进口航道(左侧)。当两船驶近后,两船都采取大舵角试图避碰,但致命的过失是M船在碰撞前1.5min采用了左满舵避让(当然还有其他重大的过失)抵消了G船的右让效果,产生不协调效应,发生了碰撞。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船舶碰撞海损事故的调查处理及责任划分

    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的重要性及其在船舶碰撞事故中的责任划分。文章介绍了船舶碰撞损害赔偿的要件,阐述了正确理解和运用背离规则的情况,并指出海事执法人员在分析碰撞责任时,应根据事实经过和双方的避让措施来判断。文章还详细说明了船舶碰撞事故责任的三种情况。

  • 事故经过

    发生在夜间能见度良好的特定条件下的重大碰撞事故。两船在东矶列岛的半边山处发生碰撞,导致L轮翻沉,造成七人死亡一人失踪的悲剧。事故责任分析显示,L轮严重违反了避碰规则中的让路船行动和狭水道规定,没有采取任何避让措施,强行横越Z轮船头,应负事故的主要责任

  • 船舶碰撞事故的处理程序

    船舶碰撞事故的处理程序。发生碰撞后,需采取紧急措施了解概况并报告。处理船体破损和油污染时,需采取措施减少进水、组织排水和堵漏,并处理火灾和油污染。对于人员伤亡和沉船,需立即抢救和施救,维持通航秩序和进行信息交流。航行前需进行全面检查,包括主辅机情况、

  • 水上交通事故典型案例分析

    水上交通事故的典型案例,分析了8起碰撞事故,其中一起具体案例为G船和M船在日本Irako水道中的碰撞事故。事故分析指出,驾驶人员在航行值班中违反避碰规则的行为频度较大,存在不良习惯,这些习惯是由潜意识和潜规则影响所致。文章强调了遵守水上交通规则的重要

  • 交通事故死亡赔偿计算案例分析
  • 交通肇事损害赔偿的法律规定与案例分析
  • 如何处理交通事故赔偿案:专业律师分享的法律指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