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就与被告**华邦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邦”)之间的船舶碰撞损害赔偿确权诉讼纠纷一案,于2006年7月6日提起确权诉讼。本院于同年7月7日立案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于2006年12月8日公开开庭进行审理。原告的委托代理人刘-彦、胡*豫,被告的委托代理人王-伟到庭参加了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集团诉称,2006年5月31日,**集团所属的“长泰”轮停泊在连云港1号码头。由被告**华邦光船租赁的“ARCTICSTAR(北极星)”轮在航行中碰撞了“长泰”轮,导致“长泰”轮受损。**集团请求判令被告赔偿原告因船舶被碰撞的损失人民币400万元及相应利息(利率按照中国人民银行企业同期贷款利率计算)。庭审中,原告主张碰撞损失人民币3,363,540.867元及相应利息,并请求在“北极星”轮拍卖价款中优先受偿。
**华邦在法定期间没有提交答辩状,但在庭审中辩称,碰撞事故的责任不应当只由被告承担。关于赔偿责任,由于原告船舶不适航,导致了船损和货损的扩大,原告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也要承担责任。关于损失,1、原告的损失应局限在和碰撞直接相关的损失之中。船舶进行永久性的修理费用应当扣除。2、发票上有很多项目是年度检验,该部分的检验费用应当扣除。原告举证了修船期限是10天,被告承担的损失只能是在修船期间发生的费用,所以燃油损失、船员工资索赔、租金损失等应限在10天内。3、原告应当有责任合理地降低损失,所以扩大的损失应由原告自负。被告的检验报告显示原告的船舶损失只有4,000美元。4、关于租金损失计算,原告陈述了计算方法,但是租金损失是在停航后发生的,其他只在在航时发生的费用应当扣除。综上,请求驳回原告的诉请。
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的重要性及其在船舶碰撞事故中的责任划分。文章介绍了船舶碰撞损害赔偿的要件,阐述了正确理解和运用背离规则的情况,并指出海事执法人员在分析碰撞责任时,应根据事实经过和双方的避让措施来判断。文章还详细说明了船舶碰撞事故责任的三种情况。
发生在夜间能见度良好的特定条件下的重大碰撞事故。两船在东矶列岛的半边山处发生碰撞,导致L轮翻沉,造成七人死亡一人失踪的悲剧。事故责任分析显示,L轮严重违反了避碰规则中的让路船行动和狭水道规定,没有采取任何避让措施,强行横越Z轮船头,应负事故的主要责任
船舶碰撞事故的处理程序。发生碰撞后,需采取紧急措施了解概况并报告。处理船体破损和油污染时,需采取措施减少进水、组织排水和堵漏,并处理火灾和油污染。对于人员伤亡和沉船,需立即抢救和施救,维持通航秩序和进行信息交流。航行前需进行全面检查,包括主辅机情况、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船舶碰撞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已于2008年4月2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46次会议通过。为正确审理船舶碰撞纠纷案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