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害人有权提出请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所在单位应当予以劝阻、调解。对正在实施家庭暴力,受害人有权提出请求,公安机关应当予以制止。
近年来,在法院所受理的案件中,涉及妇女权益的案件逐年增多,特别是家庭婚姻案件,有近三分之一的案件皆因家庭暴力所致,制止家庭暴力、创建平安家庭已刻不容缓。设立家庭暴力调解小组,在市、县(区)设立“家庭暴力伤残鉴定中心。调解小组将立足家庭,重点进行法律法规的宣传,及时调解和处理因家庭暴力引起的纠纷,对施暴者进行劝阻、批评教育或移交公安机关处理。对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有关部门将采取救助措施,并为其提供有效的法律帮助。“家庭暴力伤残鉴定中心”对法律援助案件中的受援人将视情况予以减免费用。
同时,建立“反家庭暴力合议庭”,各级法院对涉及家庭暴力案件要采取专门的案件登记,实行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的原则。对家庭暴力案件实行快审快结,对经济困难的妇女,要依照司法救助的有关规定,给予诉讼费的缓、减、免等优惠政策。并可采取财产保全、先予执行、移送执行等法律措施,以保障生效判决的执行。
另外,公安系统建立反家庭暴力110报警机制。各级110报警指挥中心对涉及家庭暴力,侵犯妇女儿童权益案件的报警要优先接警、快速出警、及时救助,并坚持教育与惩罚相结合的方法,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对于后果严重、情节恶劣的,要依法严厉查办。构成犯罪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刑事责任。同时,明确规定,对家庭暴力受害者的救助不作为,造成严重后果的,将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员,受害人提出请求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治安管理处罚的法律规定予以行政处罚。
虐待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被害人重伤、死亡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对被虐待人而言,其自身的维权意识十分重要,当自己被虐待时,应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在有关部门对施虐人的教育、批评、行政处分(罚)无效时,可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自诉,在人民法院认为施虐人已触犯刑法,公安机关应立案侦察,人民检察院应提起公诉,依法对施虐人以刑事处罚。
救助合同的订立和变更。遇险船舶的船长有权代表船东和财产所有人签订救助合同,这些合同具有法律拘束力。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如合同显失公平或救助款项与实际服务明显不符,法院或仲裁机构可以判决或裁定变更救助合同。
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的定义、时间限制、来源、垫付情形、申请程序及垫付后的追偿。该基金用于垫付机动车事故受害人的丧葬和部分抢救费用,申请时需遵循一定程序,且救助基金管理机构在垫付后有向责任人追偿的权利。
交通事故民警的救助流程。民警首先会进行现场勘查和询问当事人及证人,组织抢救伤员并疏导交通。同时,他们会登记处理事故车辆和物品,并根据调查结果认定事故责任。对于因交通事故导致的失踪情况,民警也会依法依规协同多部门进行和对失踪人员的处理。
遭遇医疗事故时患者能申请的救助措施。患者在发现医疗事故后应首先向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再向医疗服务监控办公室或总值班汇报。经过调查核实后,患者可根据相关情况向监控委员会申请救助,寻求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