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条的规定,所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企业,包括从事海上运输的船公司,都应与船员签订劳动合同,而不是劳务合同。此外,《劳动合同法》还规定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工作的工勤人员,也应当持有劳动合同。签订劳动合同可以保障船员享受到《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社会保险,如工伤险和医疗险等。相比之下,如果船员只与船公司签订劳务合同,则会失去社会保险的保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船公司为船员投保人身保险后,被保险人(船员)死亡的赔偿款应列入遗产由其继承人按照《继承法》继承,船公司不得据为己有。船公司不应将商业保险的赔偿金替代工伤保险赔偿,因为工伤保险是中国船员依法享受的强制性保障。当船员因公受伤或死亡时,船公司应在支付工伤保险赔偿金的基础上,将保险公司的赔偿款如数转交船员本人或其家属。
根据《船员条例》的规定,船员用人单位应与船员签订劳动合同,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参加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以及其他社会保险。对于在运输有毒有害物质的船舶上工作的船员,船公司还应办理专门的人身、健康保险。
根据《船员条例》的规定,在干散货船舶上工作的船员,船公司应按照法律规定为他们办理强制性的一级社会保险。对于在运输有毒有害物质的船舶上工作的船员,船公司还应办理专门的人身、健康保险,即二级保险。船公司应当根据具体情况为船员办理相应的保险。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为船员参保工伤保险,发生工伤事故后,用人单位应按照条例计算并支付工伤赔偿金。即使船舶与其他船只发生碰撞导致船员伤残或死亡,用人单位也应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认定工伤并支付相应的赔偿金。用人单位不得以第三人的民事赔偿替代工伤补偿金。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船员可以根据合同或侵权向赔偿义务人主张赔偿权利。船员可以根据劳动合同或侵权法律规定,向第三人主张赔偿权利。船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用的法律规范来主张赔偿权利。
根据中国船东互保协会的保险条款,船员伤亡后的赔偿责任应由船东互保协会承担。然而,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经济补偿是由工伤保险基金拨付的,不属于互保协会条款所指的赔偿责任。因此,只有在劳动合同中约定的除工伤保险条例外的赔偿责任,并由用人单位自行支付的赔偿金或其他费用,互保协会才会予以补偿。
尽管中国政府尚未参加《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但中国海员建设工会参与了该公约的草拟和修订工作。虽然《船员条例》参考了部分公约的内容,但仍未完全将公约中的重要法律规范移植到《船员条例》中。例如,《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规定船东和船员应各持有一份经签字的海员就业协议原件,船员应获得关于就业条件的明确信息,并且应发给船员一份载有其船上就业记录的文件。《船员条例》在这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光船租赁合同的定义、特征和内容,包括出租人和承租人的权利与义务。光船租赁合同是船舶出租人提供不配备船员的船舶,承租人在租期内占有、使用和营运船舶并支付租金。特征包括出租人只提供船舶,承租人拥有船舶使用权,租赁权的设定需登记。合同内容包括双方名称、船舶
光船租赁中船舶保险的责任方问题。在光船租赁期间,承租人应购买船舶保险并承担相应费用。光船租赁的特点是标的船舶没有配备船员,承租人负责配备船员、调度和营运,并承担除船舶保险费用之外的所有费用。合同中还包括船舶担保物权问题和船舶设备仪器的责任分担等条款。
平安险的责任范围,包括装卸或转运时货物落海、运输工具意外事故等造成的全部或部分损失属于平安险的责任范围,保险公司应承担赔偿责任。而运输迟延引起的损失和费用不在平安险范畴之内,船员行为中的过失或不履行职责造成的货物损失则可能有免责情况。
海难救助的定义、概述、管辖规定以及构成要件。海难救助是指在任何水域中对遭遇海难的船舶、货物等进行救助的行为。管辖规定包括专属管辖、地域管辖和有管辖权争议案件的管辖。海难救助的构成要件包括救助发生在海上或与海相通的可航水域、被救物必须是法律所认可的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