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法院判决,被罚金的当事人需要在指定的期限内一次性或分期缴纳罚金。如果在期限届满时未能缴纳罚金,法院将采取强制缴纳措施。对于无法一次性缴纳全部罚金的情况,法院在任何时候发现被执行人有可执行财产时,都有权随时追缴。
如果被罚金的当事人因遭遇不能抗拒的灾祸等原因确实有困难缴纳罚金,可以向法院申请延期缴纳、酌情减少或者免除罚金。经过法院裁定后,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延期缴纳、减少罚金数额或者免除罚金。
根据刑法分则的规定,罚金数额主要分为以下四种情形:
1. 无限额罚金制:刑法分则仅规定选处、单处或者并处罚金,而没有具体数额限度。根据犯罪情节,人民法院可以自由裁量罚金的具体数额。根据司法解释的规定,无限额罚金的最低数额不能少于一千元,对未成年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判处罚金的情况下,最低数额不能少于五百元。
2. 限额罚金制:刑法分则规定了罚金数额的下限和上限,人民法院在规定的数额范围内裁量罚金。例如,伪造货币罪的刑法第170条规定,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金。类似的规定主要出现在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章节中。
3. 比例罚金制:根据犯罪金额的百分比来决定罚金数额。例如,虚报注册资本罪的刑法第158条规定,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虚报注册资本金额1%以上5%以下罚金。
4. 倍数罚金制:根据犯罪金额的倍数来决定罚金数额。例如,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刑法第202条规定,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拒缴税款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金。根据这一规定,罚金数额取决于犯罪数额,犯罪数额越大,罚金数额也越高。
5. 倍比罚金制:同时根据犯罪金额的比例和倍数来决定罚金数额。例如,对生产、销售假药罪的刑法第141条规定,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罚金。这类罚金数额的规定主要出现在刑法第三章第一节所规定的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中。
我国《民事诉讼法》中关于诉前财产保全复议期限的相关规定。利害关系人因紧急情况可在诉前申请保全措施,法院需在48小时内作出裁定并执行。若当事人对保全裁定不服,可自收到裁定书之日起五日内向作出裁定的法院申请复议,法院将在十日内审查并处理。若裁定正确则驳回
我国相关法律对于外国人或境外人员在规定期限内未出境的处理方式。对于未在规定期限内出境的人员,公安机关可以强制其出境,被遣送出境的人员在一定期限内不得入境。同时,还涉及催告责任、决定责任、执行责任、事后监管责任以及其他责任等方面的内容。
行政拘留的定义、适用范围及与刑事拘留的期限计算差异。行政拘留是公安机关对违反行政法规的个人实施的短期限制自由的行政处罚。其适用范围是严重违反治安管理但不构成犯罪的情况。关于执行期限的计算,各地公安机关存在不同做法,尚无明确规定。不适用行政拘留处罚的人
再审的条件,包括再审的主体、客体、决定和期限。再审主体必须是法定的行使审判权的机关和公职人员。客体是确有错误的已生效判决、裁定和调解书。再审决定需由有权组织作出裁定书以决定再审。对于民事、行政案件,再审申请期限为6个月;刑事案件则需在刑罚执行完毕后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