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愿原则是指救助人进行救助活动并非基于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根据传统的海难救助制度,如果救助活动是基于法律或合同义务进行的,则不属于自愿救助,无法构成海难救助关系。例如,船员对本船提供劳务、引航员对船舶引领、国家消防部门进行的灭火等行政行为,这些行为要么基于合同约定,要么基于法定职责。然而,随着海洋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沿岸国为保护沿岸海洋环境,在可能对海洋环境构成威胁的情况下,采取积极措施以减少损害。在这种情况下,严格适用传统的自愿原则将导致救助人无救助报酬请求权,这不利于鼓励救助人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救助活动,也不符合海事立法宗旨。
按照传统习惯,救助行为必须有效果,这是救助报酬请求权成立的前提。如果救助行为没有获得效果,则救助人与被救助人之间不存在因救助财产而形成的债权关系,即不发生救助报酬请求权以及保证该权利实现的附属权利,如留置权、船舶优先权等。这就是《1910年救助公约》所确立的“无效果,无报酬”原则,该原则在1980年以前的“劳氏救助合同标准格式”中一直沿用,我国《海商法》第179条也引入了这一原则。然而,随着海上风险的变化,这一原则已无法满足海上救助新形式的发展需求,尤其是在救助污染环境危险的船舶或货物时,该原则不利于救助活动的实施。
救助合同的订立和变更。遇险船舶的船长有权代表船东和财产所有人签订救助合同,这些合同具有法律拘束力。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如合同显失公平或救助款项与实际服务明显不符,法院或仲裁机构可以判决或裁定变更救助合同。
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的定义、时间限制、来源、垫付情形、申请程序及垫付后的追偿。该基金用于垫付机动车事故受害人的丧葬和部分抢救费用,申请时需遵循一定程序,且救助基金管理机构在垫付后有向责任人追偿的权利。
交通事故民警的救助流程。民警首先会进行现场勘查和询问当事人及证人,组织抢救伤员并疏导交通。同时,他们会登记处理事故车辆和物品,并根据调查结果认定事故责任。对于因交通事故导致的失踪情况,民警也会依法依规协同多部门进行和对失踪人员的处理。
遭遇医疗事故时患者能申请的救助措施。患者在发现医疗事故后应首先向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再向医疗服务监控办公室或总值班汇报。经过调查核实后,患者可根据相关情况向监控委员会申请救助,寻求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