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民事诉讼是指具有涉外因素的民事诉讼。涉外民事诉讼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在受理、审判和执行具有涉外因素的民事案件时所适用的程序。
涉外因素包括以下三种情况之一:第一,诉讼主体涉外,即诉讼一方或双方当事人是外国人、无国籍人或外国企业和组织。在审理国内民商事案件时,如果因追加当事人或第三人而使得案件具有涉外因素,也属于涉外民商事案件。符合集中管辖规定的案件,相关人民法院应根据最高法院《关于涉外民商事案件诉讼管辖若干问题的规定》,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中级人民法院审理。
第二,作为诉讼标的的法律事实涉外,即当事人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事实发生在国外。
第三,诉讼标的物涉外,即当事人之间争议的标的物在国外。
只要满足以上三个因素之一,民事诉讼就属于涉外民事诉讼。
在适用程序方面,涉外民事案件的审理应按照国际上公认的属地主义原则,适用法院所在地国家的程序法。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237条的规定,涉外民事诉讼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进行时,适用本编规定。如果本编没有相应规定,则适用本法其他相关规定。
因此,在我国法院审理涉外民事案件时,必须适用我国民事诉讼法。具体而言,涉外民事案件的管辖规定应满足以下三个基本要求:
海事诉讼的特点及其与一般诉讼的区别,海事诉讼具有涉外性强的特点。海事诉讼法律关系是海事法院与诉讼参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由主体、内容、客体三要素组成。海事诉讼的收案范围包括海事侵权纠纷案件、海商合同纠纷案件等。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进行海事诉讼,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的规定。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本法对涉外海事诉讼有不同规定的,适用
国内仲裁裁决以及涉外裁决的败诉方为中国公民或法人的,或败诉方虽为外国公民或法人但在中国境内有财产的,胜诉一方需向国内法院申请强制执行。2000年7月1日施行的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第十一条对海事仲裁裁决的执行作了专门的规定:当事人申请执行海事仲裁裁决,向被执行
海事诉讼是指享有海事请求权的人为了行使其海事请求权,在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或遭受人身伤亡时,向有管辖权的海事法院起诉,海事法院在海事争议当事人的参加下,按照民事诉讼程序,解决海事争议的全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