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0月10日,被保险人与被申请人签订了一份运输合同,约定由被申请人负责将被保险人的240MVA变压器从上海电机厂码头运输至扬子巴斯夫联合循环电厂。然而,在运输过程中发生了一起事故,导致变压器受损。
2003年10月13日,被申请人从上海运输了被保险人的240MVA变压器,并于2003年10月17日下午到达巴斯夫现场。在准备卸车时,运输车辆的液压千斤顶突发故障,导致车辆倾斜,变压器发生移位和振动,最终与千斤顶发生碰撞,造成变压器油箱局部变形和质量受损。
根据被保险人与申请人签订的保险合同,申请人对被保险人进行了赔付,并出具了收据和权益转让书。
2004年5月14日,申请人根据运输合同中的仲裁条款和保险合同赔付后取得的代位求偿权,向海仲上海分会提交了书面的仲裁申请。
在庭审开始前,被申请人提出了管辖权异议书。被申请人称,双方未达成任何仲裁协议,仅凭申请人的申请无法受理本案;申请人取得的代位求偿权只是实体上的权利,并不适用于运输合同中的仲裁条款;运输合同中的仲裁条款未明确具体的仲裁委员会,因此无效。
针对被申请人的管辖权异议,仲裁庭决定继续开庭审理本案,并告知申请人可以在庭后提交答辩意见。同时,上海分会将被申请人的管辖权异议提交至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北京总会。
申请人认为,无论是《保险法》还是《海商法》,对代位求偿权的规定并没有区分实体权利和程序权利。《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对保险人行使代位求偿权的程序问题作出了特别规定,说明程序权利也是代位求偿权的一部分。此外,最高人民法院即将颁布的《仲裁法司法解释》征求意见稿也表明了维护仲裁协议效力的倾向性意见。
申请人认为,运输合同中的仲裁条款清楚地表明了双方当事人通过仲裁解决争议的意愿,合同签署地为上海,应由上海的仲裁机构管辖。而海仲上海分会作为上海地区解决货物运输争议的专业机构,符合仲裁条款的选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规定,当事人只需选择约定的仲裁机构之一即可进行仲裁。
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作出了管辖权决定,认为尽管运输合同中的仲裁条款未明确具体的仲裁机构,但仲裁条款的存在表明当事人有明确的仲裁意愿,并且该仲裁条款可以执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规定,申请人有权选择上海地区的任何一家仲裁机构提起仲裁。
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和相关法律的规定,独立、公正地解决产生于远洋、近洋等水域的运输、生产和航行等海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的海事争议案件包括但不限于船舶救助、货物运输等争议。仲裁委员会依据当事人在争议发生前后的仲裁协议来受理案
关于申请执行外国仲裁裁决案件的立案受理过程。涉及一起国际海事系统公司与上海市某设备进出口有限公司之间的合同纠纷,最终经过仲裁裁决,前者胜诉并获得赔偿。申请人向法院提出承认和执行仲裁裁决的申请,并提交了相关文件。尽管被申请人提出异议,但法院最终决定立案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驳回杨*宗撤销仲裁裁决的申请。杨*宗认为合资公司在成立时,无锡市**特种水产养殖场出资不实。仲裁庭根据超过时效的理由拒绝了其申请,并认为重新审查并制作的《工程决算审查定案书》作为计算时效的依据合法。杨*宗则认为这份证据是不真
赔偿可以按照已交房款总额乘以同期银行贷款利率及超期时间确定,购房者与开发商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中已约定延期交房违约金的可以依据合同约定的金额确定。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