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基本概念
在海上货物运输合同法和旅客运输合同法中,都有关于承运人责任限制制度或称单位责任限制制度的规定。承运人责任限制制度与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虽然名称相似,但却是两种不同的责任限制制度。承运人的责任限制是承运人针对某件或某单位货物的最高赔偿额,或对每位旅客或每件行李的最高赔偿额。而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则是责任限制主体针对某次事故引起的全部赔偿请求的最高赔偿限额。二者在限制主体、限制数额、责任限制丧失的条件以及适用情况等方面都有许多不同。不过,这两种责任限制制度也可能同时起作用。
(1)保障了海运业的发展。海运业不但需求巨额的投资,而且承担者独特而巨大的海上风险。一旦发生海损事故,倘若要求船舶责任方全额赔偿,势必导致船舶所有人因偶然一次海损而处于破产的边缘,不利于海运业的发展。出于保护航运经营者和发展国家航运业的需求,在海商法中保留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体现公平原则。在过去,船东赋予船长很大的代理权,加之过去的通讯设备落后,船东无法控制船长在一定情况下的所作所为,由于船长船员的过失疏忽导致第三人的损害,要求船舶所有人负全部的责任,显然过于苛刻,不符合公平原则。在当今时代,虽然通讯技术发达,但在危险事故发生时,由于船舶所有人不在现场,仍然无法对船员实施有效的指挥控制,因而,赋予船舶所有人责任限制的权利仍然具有合理性。
(3)鼓励海难救助业的发展。海难救助时建立正常运输秩序的必要措施,他对于保护海上生命和财产具有重要意义。但海难救助本身也面临危险,如果法律不赋予救助人责任限制的权利,一旦因救助人的过失导致失败,最终救助方不但不能获得报酬,反而要对被救助方承担无限制赔偿责任,就不会有人愿意从事这种高风险的行业。为了鼓励海上救助事业的实施,也就必须建立相应的法律机制,对救助人的利益进行适度的保护。
(4)促进**保险的发展。**保险尤其是船舶责任保险的产生和发展,与海事赔偿责任制度的存在和完善不可分离。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的适用可将责任主体的赔偿责任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保险人对海上财产和责任承保的信心,使受害人的索赔有了可靠的保障。
**国际有限公司与浙江省**经济贸易开发公司之间的提单侵权纠纷。**国际有限公司不服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的判决,提起上诉。案件涉及提单签发、货物运抵、查封扣押以及变卖等环节。案件经过多次审理和诉讼,最终由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提审此案。
申请人:韩国三善海运株式会社(SAMSUM SHIPPING CORP)
韩国三善海运株式会社的“三善创造者”号轮船在装载货物过程中,涉及到多个异议人的货物装载及相关情况。船只在装载货物后启航,途中涉及不同港口的吃水深度、燃油、轻油及淡水等记录情况。在釜山港装货时,部分货物被迫装在二舱舱盖上,而后离港驶往中国汕头港。摘要的
在广州注册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的法律程序。首先列举了注册所需的文件,然后说明了经营范围和注册程序。对于特殊行业,如金融、保险等,需要向特定审批机关提交申请获得批准证书后才能向工商局申请登记。文章还列出了各个特殊行业的审批机关及其职责。
海上油污损害的定义和民事责任,包括受害人的损害赔偿范围、免责情况与免责原因。受害人可提出损害赔偿包括因污染造成的灭失或损害、采取预防措施的费用及因此造成的进一步灭失或损害。船舶所有人及其相关人员的受雇人、代理人等在一定条件下可免责,战争行为、自然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