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在公司合并中有着注意义务,即在决定是否同意合并协议或合并计划时,应以理智、谨慎的态度,并根据合理的依据做出决定。如果董事没有达到一个普通谨慎之人在同等情况下的注意程度,董事应对由此造成的损害承担责任。董事会在判断是否同意合并时,需要合理了解有关合并的信息,尤其是合并价格的相关信息。董事还应考虑所有与可供选择的交易相关的因素,并对各种可供选择的交易形式进行比较,以提出合理的建议。在与交易相对方进行合并谈判时,董事应勤勉尽职,争取最有利于公司的合并价格。在合并谈判或条款起草时,董事有义务诚实公正地做出判断,并在股东之间公正地分配合并的对价。如果董事未尽合理注意,因重大过失造成公司及股东损失,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董事在公司合并中有着忠诚义务,即应从公司的最大利益出发,决定是否同意合并协议或合并计划时,要以公司利益为重,不能将自身利益置于公司利益之上。在无利益冲突的合并中,董事缔约合并协议的决定通过商业判断原则而受到保护,即推定合并协议是善意形成,董事会是诚实信用地为公司利益做出合并决议的。在利益冲突的合并中,董事同公司或股东相冲突的利益,董事缔结合并协议的决定将不受商业原则的保护,而受公正交易原则的调整。法院在审查这种合并的公正性时,会考虑交易的公正性和价格的公正性。
在公司合并中,控股股东有着注意和忠诚义务,不能侵犯公司及其他小股东的利益。如果控股股东违反这一义务,给小股东造成损害,受侵犯的股东有权对其提起诉讼。在利益冲突的合并中,控股股东的行为和董事的行为一样不受经营判断原则的保护,而受完全公正交易原则的调整。例如,控股股东在安排合并的支付方式时采用了对不同股东区别对待,控股股东就要证明这种安排是完全公正的。如果控股股东不能证明该合并是完全公正的,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包括解除合并或相应的补偿。
在公司合并中,对合并持有异议的股东有权请求公司以公正价格购回自己所持有的股份。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的公司法都对异议股东的股份回购请求权做了规定。美国的《示范公司法》更是设专章对股份回购请求权做了详细规定,并得到了美国各州公司法的积极反应。
在经股东会同意的一般公司合并中,股份回购请求权适用范围有两种情况:一种适用于合并各方的股东,旨在保护双方公司股东的利益,以美国、日本等国为代表;另一种仅适用于消灭公司的股东,旨在保护受影响最大的股东的利益,以德国为代表。这些立法措施既保护了股东的利益,又有利于合并的有效进行。
隐名股东协议的各种无效情形。协议的有效性取决于是否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或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隐名股东与名义股东间需签订书面协议明确权利义务。对外公示方面,隐名股东要变更股东身份并对外公示,需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合同效力方面,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间的
即将实施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对解决上市公司高管违规问题的契机。该制度通过赋予中小投资者充分的诉讼权,旨在加大高管违规成本,解决现有诉讼机制不足的问题。新《公司法》预计最快将在6月底出台,股东代表诉讼制已经破冰在即。这一制度是解决上市公司高管违规问题的利
公司合并中董事及大股东所承担的法律义务。董事需承担注意义务和忠诚义务,合理判断合并事宜并保护公司利益,未尽合理注意造成损失需承担赔偿责任。控股股东在合并中不得侵犯小股东利益,违反义务需承担责任。异议股东的股份回购请求权也在文中得到阐述,不同国家的立法
名义股东滥用法人的有限责任时,实际出资人是否应该承担责任的问题。实际出资人并无义务承担法律责任,但如果滥用有限责任导致债权人权益受损,则应承担连带责任。同时,名义股东处分股权属于无权处分,但仍具有法律效力。对于债权人能否同时起诉公司和股东,法律尚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