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5月,原告杜某持被告江某出具的一份书面凭证到法院起诉,要求被告江某偿还借款12万元及利息18000元,该书面凭证内容为:“收到杜某人民币壹拾贰万元整,年利率15%,江某。”落款时间为2005年4月7日。
在诉讼中,当事人有责任提供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诉求。原告主张被告借款12万元,并要求被告偿还,主要证据为一份收款凭证。然而,该凭证上虽然注明了利率,但并不能确定双方存在借贷关系的必然结论,且该凭证并未明确为欠款凭证。因此,原告提供的"借条"存在严重缺陷。
一个完整的借据在法律上的作用不亚于一份完备的格式合同,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借据是借款人向出借人借取钱物或进行其他民事行为时,向出借人出具的书面凭据。而收条是有法律上的理由予以接收的人接收财物后,给送交人出具的书面凭据。一个完整的借据应包括借款人、出借人、借款内容以及归还时间等要素,同时还应包括签名和时间等信息;收条则应包括交纳人、收取人、交付理由、交付内容以及交付时间等要素。这些要素在由规范单位制作的填充式的借据上一目了然,使得当事人双方的法律关系十分明确。
根据一般的社会经验,12万元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笔巨款,因此出借方对借据的重视程度绝不会如此马虎。然而,这份凭证连基本的事实都无法确定,因此无法立即纠正吗?
综上所述,基于对证据的要求,法院无法支持原告的诉讼请求。
青苗补偿款的归属问题。根据法律规定,青苗补偿款应归青苗所有者所有,如果属于村民个人,征收部门应直接支付给个人。案例分析中,李先生未收到青苗补偿款,通过法律途径维权成功。法律依据指出,村委会非青苗所有者,无权获得补偿款。维权建议指出,如遇到类似情况,可
契约关系的法律属性,指出契约关系既有人的意志属性又有物质关系制约属性。法律关系的产生依赖于当事人的个人意志表示,而非仅依赖于国家意志。法律适用的目标和步骤包括查明案件事实、选择和确定适用的法律规范以及推导出合理的法律决定。案例分析展示了法律适用的实践
夫妻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属于个人专属财产
《婚姻法》第十八条关于夫妻财产的规定,明确指出夫妻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属于个人财产,具有人身专属性,离婚时不参与财产分割。案例分析中,李某因车祸获得的医疗费赔偿属于个人财产,不参与离婚财产分割。解决方法为依照法律规定
申诉的法律意义及其在房屋权属登记中的应用。市房管局在办理房屋权属登记时需遵守法律,履行审查职责。案例分析中,董某隐瞒一审判决内容与耿某签订房屋买卖合同,导致市房管局错误办理产权转移登记。房产证是法律凭证,当事人可通过行政诉讼撤销违法颁发的房产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