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基金法 > 基金法法律法规 > 基金法法规 > 法律风险及其原因

法律风险及其原因

时间:2025-04-05 浏览: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85654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法律风险,指私募股权投融资操作过程中相关主体不懂法律规则、疏于法律审查、逃避法律监管所造成的经济纠纷和涉诉给企业带来的潜在或己发生的重大经济损失。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来为你解答私募股权投资的七种法律风险,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法律风险是指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合同违约、侵权行为以及未行使公司法律权利等情况引发的风险。具体的法律风险包括债务拖欠、合同诈骗、盲目担保、公司治理结构软化、监督乏力、投资缺乏法律可行性论证等。这些潜在的法律风险可能导致经济损失。

一、法律地位风险

私募股权投资和私募证券投资是私募的两种形式。私募股权投资是指以非公开募集的方式投资于企业股权,与公开发行的股票相对。私募证券投资是指将非公开募集的资金投资于证券二级市场,与公募基金相对。

尽管“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中的“私”字可能给人一种非法或法律地位不明确的感觉,但实际上,私募股权投融资只是表明其是在公开市场之外进行的募集资金的行为,并不是非法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是完全合法并受到监管部门认可和支持的。

对于国内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而言,《证券法》、《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为其设立提供了法律依据。然而,目前的法规规范仍然不足,一些地下私募基金为了吸引客户,在与客户签订合同时进行私下承诺,如保证金安全、保证年收益率等。这种非合伙又非投资的合同本质上类似非法集资,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有书面合同,也很难得到法律的保障。

二、合同法律风险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与投资者签订的管理合同或其他类似投资协议往往存在保证金安全、保证收益率等不受法律保护的条款。

此外,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与目标企业谈判的核心成果是投资协议的订立,该协议是确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资金方向和双方权利义务的基本法律文件。在谈判过程中可能涉及三个方面的风险:缔约不能的法律风险、商业秘密保密的法律风险以及缔约不当的法律风险。这些风险严格来说不属于合同法律风险,而是由附随义务引起的法律风险。

三、操作风险

我国现有法律框架下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主要有三种形式:通过信托计划形成的契约型私人股权投资基金、国家发改委特批的公司型产业基金以及以投资公司名义出现的各类投资机构。然而,这些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处于监管法律缺失的状态。

尽管我国私募基金的运作与现有法律并不冲突,但在实施过程中缺乏具体的法规和规章,导致监管层与投资者缺乏统一的观点和做法。一些不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或基金经理可能会进行侵权违约或违背善良管理人义务的行为,如暗箱操作、过度交易、对倒操作等,这将严重侵害投资者利益。

四、知识产权法律风险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选择的项目如果涉及目标企业的核心技术,就需要注意该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是否存在法律风险。相关的知识产权法律风险可能包括以下方面:

  1. 目标公司和其附属机构拥有或使用的商标、服务标识、商号、著作权、专利和其他知识产权;
  2. 涉及特殊技术开发的作者、提供者、独立承包商、雇员的名单清单和有关雇佣开发协议文件;
  3. 为了保证专有性秘密而不申请专利的非专利保护的专有产品;
  4. 公司知识产权的注册证明文件,包括知识产权的国内注册证明、省的注册证明和国外注册证明;
  5. 正在向有关知识产权注册机关申请注册的商标、服务标识、著作权、专利的文件;
  6. 正处于知识产权注册管理机关反对或撤消程序中的知识产权的文件;
  7. 需要向知识产权注册管理机关申请延期的知识产权的文件;
  8. 申请撤消、反对、重新审查已注册的商标、服务标识、著作权、专利等知识产权的文件;
  9. 国内或国外拒绝注册的商标、服务标识权利主张,包括法律诉讼的情况;
  10. 其他影响目标企业或其附属机构的商标、服务标识、著作权、专有技术或其他知识产权的协议;
  11. 与目标企业或其附属机构或第三方的知识产权有关的所有商业秘密、专有技术秘密、雇佣发明转让或其他协议。

此外,创业者与原单位的劳动关系问题、原单位的专有技术和商业秘密的保密问题以及遵守同业竞争禁止的约定等,都有可能引发知识产权纠纷。

五、律师调查不实或法律意见书失误法律风险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确定目标企业后,应该聘请专业人士对目标企业进行法律调查。法律调查的目的是使投资方在投资开始前尽可能多地了解目标企业的真实情况,发现目标企业的全部股份或资产情况,并确认重要资料的准确性,以避免对投资造成损害。

在私募股权投资中,目标企业为非上市企业,信息披露程度较低,投资者想要掌握目标企业的详细资料必须进行法律调查,以平衡双方在信息掌握程度上的不平等,并明确并购行为存在的风险和法律问题。

律师调查不实或法律意见书失误可能引发法律风险,这是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与投资机构及创业企业共同面临的法律风险。如果尽职调查不实,中介机构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投资机构可能遭受损失,创业企业可能因提供虚假资料承担法律责任。

六、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进入企业后的企业法律风险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进入企业后可能面临日常经营过程中的合同风险、不规范经营风险以及债权过于集中带来的风险。

管理引起的法律风险包括治理结构缺陷带来的决策风险、员工意外伤害风险、规章制度不健全导致的员工道德风险以及公司印章管理不严带来的债务风险。

资金运用引起的法律风险包括投资合作风险、分支机构风险、借贷风险和担保风险。

七、退出机制中的法律风险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通常追求目标企业股票的发行上市。股票上市后,投资者可以在一段禁止期后出售持有的股票,实现退出。上市主要通过直接上市和买壳上市两种方式实现。

买壳上市可以避免改制上市程序,快速实现上市目标,但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壳资源大多存在债务或担保陷阱,职工安置包袱重。如果买壳方没有充分了解“壳”公司的历史,对债权人的索债请求、偿还日期以及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而产生的负债等问题进行充分调查,就可能存在债权人通过法律手段取得上市公司资产或剥夺买壳方已获得的股权,从而使企业失去控制权。

回购退出方式是股权转让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受让方是目标企业的原股东。回购方式的退出对投资方来说是一种投资保障,也使得风险投资融合了债权投资的特点。回购不能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的主要法律风险,表现为投资协议中回购条款设计不合法或回购操作违反《公司法》等法律法规。

对于失败的投资项目来说,清算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的唯一途径。然而,在破产清算程序中仍存在许多法律风险,包括资产申报、审查不实、优先权、排除权、连带债权债务等问题。

以上是私募股权投资中常见的法律风险,投资者在进行私募股权投资时应该充分了解并妥善应对这些风险。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基金投资中需避免的行为

    基金投资中应避免的五种行为。首先,要避免盲目追求新基金,不能将其视为赚钱的捷径;其次,要避免盲目崇拜基金经理,要理性看待其职责和权限;第三,要避免盲目追求高分红,以免对基金投资产生不良影响;第四,要正视基金投资风险,不能忽视其风险性;最后,要避免盲目

  • 法律风险及其原因

    法律风险及其原因,具体涉及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法律风险。文章阐述了私募股权投资和私募证券投资的法律地位风险,包括合同法律风险、操作风险以及知识产权法律风险。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设立、运作和项目选择过程中可能面临法律风险的挑战,如合同中的非法承诺、投资协议

  • 员工擅自离职造成损失单位怎样追偿

    员工擅自离职给单位造成损失时的追偿问题。文章指出,用人单位的损失应以实际发生的损失为准,认定劳动者过错时需考虑岗位职责和经营风险,赔偿金额需综合考虑工资收入和过错程度。同时,提及了员工擅自离职违约金的法律依据,包括《劳动合同法》中的相关条款。用人单位

  • 写借条应当注意什么

    债务人和债权人关系再好,借钱时也一定要打借条。不打借条是最大的法律风险。否则,超过部分的利息不受保护。如果没有约定利息,根据《合同法》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视为不支付利息。

  • 企业用工法律风险提示律师专家支招(一)
  • 合同风险是什么,合同风险应如何防范?
  • 承揽合同风险怎么承担
基金法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