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征地拆迁 > 拆迁补偿 > 拆迁补偿标准 > 禁养区搬迁或者关停能不能获得补偿能获得哪些补偿

禁养区搬迁或者关停能不能获得补偿能获得哪些补偿

时间:2025-07-06 浏览: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86156
禁养区是指禁止养殖禽畜的区域,如果划定禁养区后有养殖场的,需要对养殖场进行关停和拆迁,关停和拆迁养殖场会造成所有人损失,那么禁养区搬迁或者关停能不能获得补偿能获得什么补偿?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禁养区的搬迁或者关停行为,被拆迁人可以获得的经济补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房屋价值赔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征收土地时,被征收人可以获得被征收土地的原用途给予的补偿。对于禁养区的养殖场被征收的情况,被拆迁人可以获得房屋的价值赔偿。

二、停产停业损失:

被拆迁的养殖场在搬迁或者关停期间将无法继续经营,因此可以获得停产停业损失的补偿。

三、搬迁费:

由于禁养区的养殖场需要进行搬迁,被拆迁人可以获得搬迁费的补偿。

四、土地补偿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征收耕地的土地补偿费是根据被征收耕地的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六至十倍来计算的。

五、安置补助费:

征收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是根据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数来计算的。每一个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的安置补助费标准是根据被征收耕地的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四至六倍来确定的。但是,每公顷被征收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最高不得超过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十五倍。

六、其他补偿:

除了以上提到的补偿外,被征收土地上的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法律规定,支付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不能使需要安置的农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情况下,可以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增加安置补助费。然而,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总和不得超过土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三十倍。

在特殊情况下,国务院可以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征收耕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标准。

养殖场拆迁赔偿金额受哪些因素影响

养殖场拆迁赔偿金额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一、当地政府的财政状况:

当地政府的财政状况将会影响拆迁赔偿金额的多少。如果地方领导比较开明,往往能够获得较高的补偿。

二、养殖场手续是否完备:

养殖场是否具有完整合格的手续也是影响赔偿金额的因素之一。如果养殖场的经营证照齐全,那么在拆迁过程中可以先进行协商,协商不成的情况下,可以委托评估机构进行评估。

三、遵守拆迁期限:

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拆迁,都会提到“在期限内”。如果养殖场能够在当地政府规定的拆迁期限内完成拆迁,那么可以获得相应的补偿。超出规定期限的情况下,不仅不会给予补偿,当地政府还会组织力量进行强制拆除。

四、环评是否通过:

养殖场的环评等手续是否通过也会对赔偿金额产生影响。如果养殖场的环评等手续通过,那么可以获得较高的补偿;如果未通过,可能无法获得任何补偿。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拆迁房货币补偿标准

    拆迁房的货币补偿标准,包括计算方式和各种补偿费用。补偿金额根据房屋区位、用途、建筑面积等因素确定,涉及房屋补偿费、周转补偿费和奖励性补偿费。同时,针对不同情况,如农村房屋拆迁补偿标准和房屋拆迁安置费计算标准等,也有详细的说明。

  • 擅自改变林地用途的立案标准

    擅自改变林地用途的立案标准,包括擅自改变用材林、薪炭林等用途的行为。根据不同的用途和面积大小,规定了不同程度的处罚标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将责令限期恢复原状,并施以不同程度的罚款。同时,对于临时占用林地的情况也进行了规定,未经批准擅自改变林

  • 当事人对裁决不服的诉讼期限

    当事人对裁决不服的诉讼期限及相关规定。当事人可在裁决书送达之日起3个月内提起诉讼。若拆迁人已提供补偿或安置,即使当事人对裁决不服并提起诉讼,拆迁执行也不会停止。这些内容明确了当事人权益保障及拆迁执行的法律依据。

  • 禁养区搬迁或者关停能不能获得补偿能获得哪些补偿

    禁养区搬迁或关停的相关法律规定以及拆迁赔偿问题。被拆迁人可获得的经济补偿包括房屋价值赔偿、停产停业损失、搬迁费、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及其他补偿。养殖场拆迁赔偿金额受政府财政状况、养殖场手续是否完备、遵守拆迁期限以及环评是否通过等因素影响。

  • 拆迁时能否以航拍图确定房屋是否为合法建筑
  • 棚户区改造标准补偿
  • 菜地征收后种的菜有没有青苗费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