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受害方能否得到损害赔偿吗?
2、能不能让他(她)?净身出户?
对于以上问题,我国《婚姻法》均有明确的规定:
第四十六条有规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一)重婚的;(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三)实施家庭暴力的;(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第四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离婚时,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隐藏、转移、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的一方,可以少分或不分。离婚后,另一方发现有上述行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第十八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夫妻一方的财产:
(一)一方的婚前财产;
(二)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
(三)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
(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
(五)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根据以上法律规定,如果婚姻当事人调查收集到对方有法定过错情形的证据,可以要求人民法院在判决离婚的基础上,分割财产时对受害者多分财产;也可以请求人民法院判决有法定过错的一方给付损害赔偿金。但,这并不意味着只要对方有过错,就分不到财产。只有具备上面四十七条之规定情形才可能分不到财产。但分不到财产,仅指分不到夫妻共同财产。
“净身出户”,让一方不带走任何财产。在中国的《婚姻法》里没有依据。即使具有《婚姻法》第四十七条的情形,可以少分或不分财产,但《婚姻法》第十八条规定应属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仍然不能被剥夺的。
温馨提示:由于诉讼离婚需要向法庭提供大量的证据,因此,我们建议您咨询有相关经验的律师,这样能够帮助您在离婚诉讼中尽可能分得到更多的财产,保护好自己的权益。
离婚前协议与离婚协议发生冲突时的解决方法。在离婚过程中,离婚协议具有最终的法律效力,通常以离婚协议为准。离婚前协议是初步约定,效力相对较弱。双方在协商时应明确协议内容,避免不必要的冲突。
协议离婚后协议的法律保护问题。协议离婚后,双方所签订的离婚协议通常受法律保护,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离婚协议的合法性和有效性需满足一定条件,如真实意思表示、符合法律规定等。协议离婚需要办理离婚证,它是婚姻关系解除的重要凭证。协议离婚过程中通常会有调解
婚前协议约定离婚时间是否有效的问题。婚前协议约定离婚时间通常是无效的,因为婚姻关系中的自由解除婚姻权利不能通过婚前协议限制。但婚前协议可以对夫妻财产的分配等相关事项进行约定,这些约定在符合法律规定的前提下是有效的。另外,婚前的离婚协议一般是无效的,而
出轨是否应该净身出户的问题。根据中国的《民法典》相关条例,出轨并不一定要净身出户。在离婚程序中,财产分割是根据公平公正的原则,将夫妻共同拥有的财产以平均分配为基础,对无过错方给予一定程度的倾斜照顾。法院通常不会作出“净身出户”的判决,除非存在其他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