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2月,张某在工作时间内不慎受伤,但橡胶厂不承认其为工伤。张某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但当地劳动行政部门在1995年12月11日的调查中认定张某的受伤不属于工伤。张某于1998年6月1日收到此批复。然而,他直到2004年4月25日才申请行政复议。复议机关认为张某的申请已超过法定期限,因此决定不予受理。张某不服并将此案诉至法院,一审和二审法院均维持了复议机关的决定。
根据行政复议法第九条,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时,应在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然而,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超过60日的除外。如果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正当理由导致申请期限耽误,申请期限应从障碍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
根据上述法律规定,张某在1998年6月1日收到批复,即可推断他知道批复内容的日期。然而,他直到2004年4月25日才申请行政复议,相隔了长达4年的时间,明显超出了60日的申请期限。同时,没有其他事实表明他有正当理由延长申请期限。因此,根据行政复议法第九条的规定,复议机关正确地作出了不予受理的决定,而法院的判决也是正确的。
申请行政复议期限的设定主要有两个目的。首先,促使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及时行使行政复议权,以保障其合法权益得到及时、有效的维护。其次,为了保证行政效率,及时处理行政争议,使行政机关能够对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进行有效的管理。
某公司因货物申报不符被海关处罚后,认为处罚过重并申请行政复议的案例。公司未在规定时限内提出复议申请,复议机关作出不予受理决定。文章还强调了复议申请期限的重要性,并详细解释了如何判断管理相对人“知道”具体行政行为的发生的不同标准。
行政复议机关不予受理的处理方式,包括无正当理由不予受理、不按规定转送申请以及在法定期限内不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等情况。行政复议机关必须受理除特定五类情况外的申请,否则需承担法律责任。对于复杂案件,经负责人批准可适当延长复议期限,但超过法定办案期限未作出决
行政复议的申请期限相关问题。在规定期限内,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以维护自身权益。申请期限的计算与行政机关是否告知诉权或起诉期限有关。超过期限,人民法院将不予受理。申请期限对行政机关正确行使权力和公民合法权益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张某因工作受伤申请行政复议未获受理的案例。张某在收到不认定为工伤的批复后,因超过法定期限申请行政复议,复议机关不予受理,法院一审和二审维持该决定。法律设定申请行政复议期限的目的在于促使公民及时行使复议权并保障行政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