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婚是指男方在婚姻准备阶段向女方赠送聘礼的行为。根据我国传统习俗,男方通过赠送财物来与女方建立夫妻关系并共同生活。
在我国古代,男女进行婚姻准备需要经过六个阶段,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其中的“纳征”阶段,即男方赠送聘礼给女方,如今演变为“彩礼”。目前,我国许多地区仍然存在赠送彩礼的习俗。
从性质上看,彩礼属于赠与,但又不同于一般的无偿赠与。它是以“结婚、共同生活”为代价的附义务赠与。因此,如果婚姻最终没有成立,彩礼的赠与行为将失去法律效力,彩礼应当返还给赠与人。然而,如果在婚姻成立之前,彩礼的一部分合理支出用于筹备婚礼的共同花销,那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酌情返还。
我国《婚姻法》第三条明确规定,禁止通过婚姻来索取财物。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条的规定,当事人要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如果符合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适用上述规定的第二和第三情形,应以双方离婚为前提条件。
彩礼的定义和历史背景,包括其在现代互联网语境中的新含义。文章还介绍了关于彩礼的法律规定和返还彩礼的法律依据,包括哪些情况需要返还以及哪些情况不需要返还彩礼。最后强调了婚姻应该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而不是金钱。
彩礼返还的三种情形和法律根据。第一种是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第二种是虽办理结婚登记但确未共同生活,第三种是婚前给付彩礼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文章还提及了相关法律根据和彩礼纠纷的现状,包括因彩礼引发的法律纠纷和巨额彩礼现象。最后对“生活困难”的理解进行
关于法律保护范围内的退婚和彩礼问题。根据婚姻法规定,订婚不具法律效力,财物问题可协商或诉讼解决。彩礼退还规定在特定情况下支持,如双方未登记、登记后未共同生活、婚前给付导致生活困难等。文章还阐述了婚姻关系的成立特征、结婚条件和禁止条件。
2009年12月6日,威信县人民法院麟凤法庭审结了一起婚约财产纠纷案件,由被告宗某返还原告杨某彩礼140000元。原告杨某与被告宗某系同村人,2008年11月双方经人介绍确立恋爱关系,杨某依照农村习俗分四次给宗某送去彩礼价值335000元,双方形成事实的订婚关系。无奈的原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