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侵权责任 > 网络侵权 > 网络人格权 > 网络名誉权保护的法律规定

网络名誉权保护的法律规定

时间:2025-03-21 浏览:1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98146

1. 民法通则第101条和第120条

根据1987年《民法通则》第101条和第120条的规定,公民和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和法人的名誉。当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时,他们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实行)第140条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实行)第140条的规定,以书面、口头等形式宣扬他人隐私,或者捏造事实公然丑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名誉,造成一定影响的行为应当认定为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

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人民法院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20条和第134条的规定,对侵权人采取以下责任承担形式:责令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恢复名誉、消除影响和赔礼道歉可以采用书面或口头方式进行,但必须经过人民法院审查。恢复名誉和消除影响的范围应与侵权所造成的不良影响范围相当。当公民或法人因名誉权受到侵害而要求赔偿时,侵权人应赔偿侵权行为造成的经济损失。如果公民还提出精神损害赔偿要求,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行为的具体情节以及给受害人造成的精神损害后果等情况进行酌定。

4. 侵权人不执行生效判决的处理

对于侵权人不执行生效判决,不为对方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的情况,《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规定,人民法院可以采取公告、登报等方式将判决的主要内容和有关情况公布于众,费用由被执行人负担,并可依照民事诉讼法第102条第六项的规定进行处理。

网络名誉权的保护现状

由于很多侵犯名誉的行为为口头方式,证据保全较难。然而,网络名誉权的侵犯行为一般都能进行证据保全,因此网络名誉权侵权案件逐年增多。目前,中国的法律规定中尚未具体规定网络名誉权的保护措施,法院对网络名誉权的法律适用主要依据已有的普通名誉权法律规定、司法解释以及相关的涉及网络名誉权的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以上所述的法律规定为涉及名誉权纠纷的必备知识,对于维护个人和法人的名誉权具有重要意义。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网络名誉权的法律法规

    网络名誉权的法律法规。目前中国尚未有具体规定,因此法院会参考普通名誉权法律规定、司法解释等处理相关案件。文章主要介绍了涉及名誉权的相关法律和规定,包括侮辱和诽谤等侵害名誉权的行为方式,以及侵权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受害者可以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

  • 法人的人身权包括哪些

    法人的人身权,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人格权包括一般人格权和具体人格权,涉及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商誉权、知名度权和形象权等。身份权则是法人作为法律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包括法人身份权、法人权利及法人义务等。

  • 网络谣言的法律责任分类

    网络谣言的法律责任分类,包括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网络谣言侵犯的客体性质不同,所需承担的法律责任也不同。危害国家安全、民族团结等的网络谣言犯罪危害性较大,通常构成犯罪不需要以情节严重或造成严重结果为前提。网络谣言主要侵犯了他人的名誉权、隐私权

  • 如何规避网络转载的版权问题

    如何规避网络转载的版权问题。文章指出,媒体在转载他人作品时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使用原创或经授权的作品,注明联系方式以避免诉讼,避免侵犯名誉权。具体防范措施包括核实稿件内容真实性,不随意修改转载稿件的内容信息,接到侵权通知时采取必要措施。总之,媒体应遵

  • 微博言论是否构成名誉侵权行为
  • 什么是名誉权和荣誉权的相似点呢
  • 起诉名誉权立案的条件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