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民法理论并不认为侵犯他人婚姻自主权的行为是侵权行为。经过学者的深入研究,对侵害他人婚姻自主权的行为的性质基本上达成了共识,认为侵害公民婚姻自主权是一种独立的侵权行为,笔者也认同这种观点。侵害公民婚姻自主权的构成要件如下:
第一,行为人有侵害婚姻自主权的行为。这里的侵害行为主要是指上述的包办婚姻、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他人婚姻自主的行为。这里首先有必要探讨消极的不作为能否成为干涉他人婚姻自主权的行为要件。比如:子女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生活费完全靠家里或其他人提供,生活费的提供者(一般情形下都是父母)指出如果不按照其意思来选择结婚对象则不提供生活费。对于这种不作为能否成为侵害行为要件,笔者认为应区分不同的情况分别说明:如果生活费的提供者有义务给付生活费,那么其不作为不构成这里的行为要件;如果没有义务提供,其不作为同样不构成侵害婚姻自主权的行为。没有义务而提供生活费在性质上属于赠予,赠予人当然可以随时结束赠予,这对于生活费的接受一方并非是胁迫,他可以不去接受赠予而依自己的意志来决定自己的婚姻。在有义务提供生活费的情况下,权利人对义务人有扶养请求权,他可以请求法院强制对方给付生活费。因而此种不作为只是扶养义务不履行,不能构成对婚姻自主权的侵害。其次,我们来探讨另一种情况:父母以死相逼或以断绝父母子女关系来要求子女按其意志结婚。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不作为的情况,这里父母并没有直接干涉子女的婚姻。笔者认为,这种情形同样不是对婚姻自主权的侵害。因为,当事人的意志在这种情况下并没有被干涉,只是他必须在两种情感之中做出选择而已。
第二,造成了他人婚姻自主权被侵害的结果。这里主要包括使不想结婚的当事人结婚、想结婚的当事人无法结婚、想和此人结婚但被干涉而只能和他人结婚等等。如果没有造成他人婚姻自主权无法行使的后果,也不能认定侵害婚姻自主权。因为婚姻自主权的实质就是保障公民自己决定自己的婚姻状况,而不是对其他后果进行救济。比如,当事人由于违背他人意愿而遭到身体上的伤害。这种情况下,当事人可以侵害健康权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而不能以侵害婚姻自主为由起诉。同样的,如果他人的行为造成了其他后果,如名誉受损、自由受到限制、财产损失等等,也只能根据其他的权利来请求法院保护。
如何确定侵犯肖像权的行为。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侵犯肖像权需满足未经本人同意和以营利为目的两个要件。常见的侵权行为包括商业广告、商品装潢等使用他人肖像。受害人有权自力制止并要求加害人停止侵害、赔偿损失等。特定情况下,因社会公共利益,可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使用
中国女性婚姻自主权的历史变迁。在封建社会和近代前期,女性受到多种束缚和压迫。20世纪初的社会变革和思想变革挑战了女性传统角色的观念。逃婚成为女性追求婚姻自主的一种方式,尤其是受过教育的女性和女工阶级。这些变化反映了女性在逐渐争取平等权利方面的进步。
侵权责任纠纷的警察管辖问题以及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的区别。侵权责任纠纷属于民事纠纷,一般由侵权行为地或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管辖,但如果涉嫌犯罪可由公安机关处理。文章还从归责原则、责任构成要件和免责条件、责任形式、责任范围以及证明责任等方面详细阐述了侵权
侵权行为的分类及其构成要件。一般侵权行为包括加害行为、损害事实、因果关系和行为人主观过错。其中,加害行为是造成他人权益损害的行为,损害事实是行为造成的实际损失,因果关系是加害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的必然联系,行为人主观过错是侵权行为的必要条件。文章还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