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出现管辖争议时,需要指定一个机构来解决争议。关于行使指定统辖的机构,行政处罚法明确规定,对于统辖发生争议的情况,应当向上一级行政机构申请指定统辖。
指定统辖权是一种行政决定权和行政领导权,一旦指定统辖的决定作出,被指定统辖的行政机构有义务遵守执行。而对于行政机构的行政行为的决定权和领导权,只有其上级行政机构拥有。因此,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政机构发生行政处罚统辖争议时,必须由它们共同的上一级机构进行处理。
对于不同的行政机构,它们共同的上一级机构也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如果争议双方是同一政府所属的两个以上部门,行使指定统辖权的机构就是本级人民政府。例如,县工商局和县物价局之间发生行政处罚统辖权争议,指定统辖机构应该是该县人民政府。
第二种情况是,如果争议双方是不同级政府所属的两个以上部门,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这两个以上部门都隶属于同一个行政主管部门,那么由这个行政主管部门指定即可。例如,同一个省的一市一县工商局对一违法案件发生争议,应当由省工商局指定统辖。如果两个以上的部门不属于同一个行政主管部门,则应当由它们共同的上级人民政府指定。例如,同一个省一个市的交通局和另一个市的公安局发生行政统辖争议,应当由省级人民政府作出指定统辖决定。
第三种情况是,如果争议双方是两个以上人民政府,例如,同一个市所属的两个县政府对行政处罚统辖发生争议,那么这个市人民政府就可以对该行政处罚案件作出指定统辖决定。
需要指出的是,根据法律规定作出指定统辖的机构是发生统辖权争议机构的共同的上一级行政机构,因此,需要注意这里规定的“上一级”机构和上级机构是有所不同的。所谓“上一级”机构是仅比当前机构高一级。当然,根据法律规定,“共同的上一级”机构对于具体的统辖权争议机构来说可能不仅仅是高一级的问题。在学习和理解行政处罚法关于指定统辖的规定时,需要注意这一点。
管辖争议时的解决机构及其运作方式。当发生统辖争议时,应向上一级行政机构申请指定统辖。指定统辖权的性质是行政决定和领导权。在不同情况下,指定统辖机构有所不同,需根据争议双方所属部门和政府层级来确定。同时,要注意“上一级”机构和上级机构的区别。
工地误伤工友时,包工头是否能进行追偿的问题。文章介绍了工伤与公伤在主体、关系、待遇确定依据、能否参加工伤保险待遇以及待遇支付主体等方面的不同。同时,文章还阐述了解决工伤待遇纠纷的争议解决途径,以及公伤待遇异议的处理方式。
协议管辖在行政诉讼领域的现行立法情况。协议管辖在民商事诉讼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在行政诉讼中,由于当事人地位不平等和缺乏相关法律规定,其适用性受到限制。目前,我国的行政诉讼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并未明确规定协议管辖是否适用于行政诉讼领域。
建设用地使用权合同的基本要件,包括当事人的名称和住所、土地界址和面积、建筑物和附属设施占用的空间、土地用途、使用期限、出让金等费用及其支付方式以及解决争议的方法。合同明确了出让土地的基本状况、使用权人的权利和义务、费用的支付方式和标准以及争议解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