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出现管辖争议时,需要指定一个机构来解决争议。关于行使指定统辖的机构,行政处罚法明确规定,对于统辖发生争议的情况,应当向上一级行政机构申请指定统辖。
指定统辖权是一种行政决定权和行政领导权,一旦指定统辖的决定作出,被指定统辖的行政机构有义务遵守执行。而对于行政机构的行政行为的决定权和领导权,只有其上级行政机构拥有。因此,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政机构发生行政处罚统辖争议时,必须由它们共同的上一级机构进行处理。
对于不同的行政机构,它们共同的上一级机构也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如果争议双方是同一政府所属的两个以上部门,行使指定统辖权的机构就是本级人民政府。例如,县工商局和县物价局之间发生行政处罚统辖权争议,指定统辖机构应该是该县人民政府。
第二种情况是,如果争议双方是不同级政府所属的两个以上部门,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这两个以上部门都隶属于同一个行政主管部门,那么由这个行政主管部门指定即可。例如,同一个省的一市一县工商局对一违法案件发生争议,应当由省工商局指定统辖。如果两个以上的部门不属于同一个行政主管部门,则应当由它们共同的上级人民政府指定。例如,同一个省一个市的交通局和另一个市的公安局发生行政统辖争议,应当由省级人民政府作出指定统辖决定。
第三种情况是,如果争议双方是两个以上人民政府,例如,同一个市所属的两个县政府对行政处罚统辖发生争议,那么这个市人民政府就可以对该行政处罚案件作出指定统辖决定。
需要指出的是,根据法律规定作出指定统辖的机构是发生统辖权争议机构的共同的上一级行政机构,因此,需要注意这里规定的“上一级”机构和上级机构是有所不同的。所谓“上一级”机构是仅比当前机构高一级。当然,根据法律规定,“共同的上一级”机构对于具体的统辖权争议机构来说可能不仅仅是高一级的问题。在学习和理解行政处罚法关于指定统辖的规定时,需要注意这一点。
确定行政诉讼地域管辖权的原则。包括行政主体独占行使管辖权、便利行使管辖权和有效行使管辖权的原则。同时,也阐述了确定行政诉讼级别管辖的原则,县、市级行政主体处理行政事务为主,省级以上行政主体进行业务政策领导,并存在例外情形应以法律、法规为准。
甲乙双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相关规定,签订的关于电梯安装的劳务协议。协议内容包括安装周期、劳务费用的支付、双方责任、社会保险、违约责任、合同的终止、争议解决方式和附则等。乙方负责电梯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工作,甲方提供协助和支持。双方约定了具体的
土地使用租赁合同的签订及相关内容。合同明确了出租方和承租方的权利和义务,包括土地的位置、面积、租赁期限、租金支付方式及违约责任等。承租方需合法经营,不得擅自转租或改变土地状况。合同还规定了费用承担、合同解除条件及争议解决方式等内容。
商标许可提前终止费用的处理方式。首先,按照合同约定执行;其次,如果合同没有约定,双方可以协商;最后,如果协商无果,可提起诉讼解决争议。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规定了商标注册人可以与别人签订商标使用许可合同,许可人需监督商品质量并标明被许可人的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