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房屋使用权不能被用作股东出资设立公司的财产,因为房屋所有权无法用货币进行估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十七条规定,股东可以用货币、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但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不得作为出资的财产除外。
对于非货币财产作为出资,应进行评估作价,核实财产,并遵循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十八条规定,股东应按期足额缴纳其认缴的出资额。货币出资的股东应将款项存入公司在银行开设的账户,非货币财产出资的股东应依法办理财产权的转移手续。
如果股东未按照规定缴纳出资,除了应向公司足额缴纳外,还应对已按期足额缴纳出资的股东承担违约责任。
根据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第十七条规定,如果股东未履行或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或抽逃出资,公司可以根据公司章程或股东会决议对其股东权利作出合理限制,例如对其利润分配请求权、新股优先认购权、剩余财产分配请求权等。如果股东请求认定该限制无效,法院不会支持。
根据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第六条规定,如果认股人未按期缴纳所认股份的股款,在公司发起人催缴后合理期限内仍未缴纳,公司发起人可以另行募集该股份。如果认股人延期缴纳股款给公司造成损失,并且公司请求认股人承担赔偿责任,法院会支持。
股东瑕疵出资包括出资不实、虚假出资和抽逃出资的行为。不同的瑕疵出资行为将面临不同的法律责任和后果,严重情节可能涉及刑事责任。因此,了解股东瑕疵出资的情况有助于明确责任承担问题,并为具体行为提供指导。
股东知情权的内容、理论依据以及我国法律规定存在的问题。股东知情权包括查阅权、质询权、公司检查人选任请求权和诉讼救济请求权等。我国公司法对股东知情权的规定过于简单笼统,缺乏完整逻辑体系,存在对股东质询权不明确和外部检查人选任权缺失等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关于公司向董事、监事、高管提供借款的法律效力问题。公司不得直接或通过子公司向这些人员提供借款,相关行为无效。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违规所得应归公司所有。此外,不符合特定情形的人不得担任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如犯罪被判处刑罚、破产清算公
股东出资不到位需要承担的责任。股东如未按规定缴纳全部出资,需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在民事责任方面,需补充缴足未到位的出资额并支付违约金,且在公司对外负债时需承担连带清偿责任;行政责任方面可能会面临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处罚;若存在虚假申报
股东会决议对股东罚款的合法性及法律依据。依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股东间没有管理或从属关系,股东大会原则上无法对股东进行处罚。股东完成公司章程规定的出资义务后,并不受股东大会决议的处罚。但是,如果公司章程有特别规定或授权,情况可能有所不同。股东会决议不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