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死亡赔偿金的性质
死亡赔偿金是对死者近亲属的赔偿,属于他们的原始权利。赔偿金的受益人是因侵权行为或其他致害原因而死亡的被害人的近亲属。对于已经去世的死者来说,他们已经失去了填补利益损失的能力,也无法获得对死者本人的赔偿。相反,近亲属因死者的死亡而遭受生活资源减少和丧失,需要填补这种利益损失。请求死亡赔偿金的权利是基于受害人因侵权而死亡这一法律事实产生的,是死者近亲属的原始权利,而非由死者转让而来。根据我国《继承法》第三条的规定,遗产是公民死亡时留下的个人合法财产。而死亡赔偿金是在受害人死亡后由侵权人支付的,因此在公民死亡时并不存在。因此,死亡赔偿金不应被视为遗产。2、关于死亡赔偿金纠纷案件的审理
死亡赔偿金分配纠纷案件是基层法院审判工作中的难点之一。首先,法律对此没有明确规定;其次,该类案件涉及多方当事人,关系亲密,尤其是对于相对弱势的一方。他们不仅要面对失去亲人的痛苦,还要面对亲人之间的法律纠纷。死亡赔偿金的公平分配与否对他们的生活和生存有着重大影响,因此,这类案件需要得到妥善处理。对于本案而言,刘某是饶某的妻子,年龄较大,对饶某的死亡承受了更大的心理创伤。在分配死亡赔偿金时,应适当偏向刘某,以体现法律的人文关怀精神和我国以人为本的司法理念。具体而言,对于本案中的20余万元死亡赔偿金,应先平均分配给所有近亲属,然后从其他人分得的部分中扣除一部分给予刘某。3、关于审理死亡赔偿金纠纷案件的建议
鉴于死亡赔偿金纠纷案件日益增多的趋势,笔者认为有必要制定专门针对死亡赔偿金分配的司法解释,明确死亡赔偿金的性质和分配原则,以便在处理此类纠纷时有充分的法律依据。车祸死亡赔偿金的法律分配规定。死亡赔偿金不是遗产,不可继承,但可参照继承法进行合理分配。赔偿金是对死者近亲属的物质赔偿,包括精神损害赔偿,接受主体是死者的近亲属。在分配时,应考虑继承人与被共同生活紧密程度及是否存在单独请求被扶养人生活费的情况。此外,
关于死亡赔偿金的性质及分配问题的分歧观点。认为死亡赔偿金应视为对死者近亲属的赔偿,而非遗产,属于死者近亲属的共同共有财产。在死亡赔偿金分配纠纷案件的审理中,需要妥善处理,体现法律的人文关怀精神。对于具体案例,应偏向年龄较大、承受更大心理创伤的刘某。建
死亡赔偿金的计算和性质问题。计算标准根据法院所在地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进行二十年计算,并考虑年龄因素。关于性质,目前主流观点是“继承丧失说”,但法律尚未明确规定。针对死亡赔偿金的分配问题存在争议,涉及不同观点和案例。最高人民法院的复函中提到,死亡赔偿金是
因一起车祸导致的死亡赔偿金继承纠纷案件。法院判决认为死亡赔偿金并非遗产,而是对死者亲属的补偿。在考虑赔偿金分配时,法院判决综合考虑了原被告与死者共同生活的紧密程度、亲疏关系等因素,并判决两位原告获得死者60%的赔偿金,被告刘玲获得剩余的40%。文章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