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庭调查阶段,一方当事人可以向另一方当事人发问,但需要征得审判长的同意。如果审判长认为一方当事人的请求合理,应当允许其向另一方当事人发问或进行辩论,并指挥当事人的发问和辩论。然而,如果审判长发现当事人提出的问题或辩论超出了本案的范围,应当制止。
当事人之间的发问或对某一事实、案情、证据的辩论完毕后,审判人员应当继续进行法庭调查。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开庭审理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庭审准备是人民法院在正式对案件进行实体审理之前,为保证案件审理的顺利进行而进行的各项准备工作。庭审准备的内容包括:
法庭调查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调查案件事实,审查和核实各种证据,为正确认定案件事实和适用法律奠定基础。法庭调查主要包括当事人陈述和出示证据和质证。
法庭辩论是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在合议庭的主持下,根据法庭调查阶段查明的事实和证据,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意见,相互进行言词辩驳的诉讼活动。
案件评议和宣告判决是开庭审理的最后阶段,合议庭根据已经查明的事实和证据,依照法律和政策,分清是非,明确责任,作出判决并宣告判决结果。
法庭笔录是记录开庭审理活动的一种文件,它应当客观、真实、全面地记载庭审的全部过程,并由合议庭成员和书记员签名。法庭笔录可以由书记员宣读或告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认为记录无误的,应当在笔录上签名或盖章。如果当事人拒绝签名或盖章,应当在笔录上记明情况并附卷。如果当事人认为对自己的陈述记录有遗漏或差错,可以申请补正,允许在笔录后面或另页补正。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35条的规定,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审结。如果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审理期限,可以延长6个月,但需要得到本院院长的批准。如果还需要延长审理期限,需要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根据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第一审民事案件,期限为6个月。如果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应当在审理期限届满10日前向本院院长提出申请,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6个月。如果还需要延长,应当在审理期限届满10日前报请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再延长3个月。
民事案件的审理期限从立案次日起计算。但是,以下期间不计入审理期限:第一,民事案件公告、鉴定的期间;第二,审理当事人提出的管辖权异议和处理法院之间的管辖争议的期间;第三,诉讼中止的期间。
人民法院判决书宣判、裁定书宣告或者调解书送达最后一名当事人的日期为结案时间。如果是留置送达,以裁判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日为结案时间;如果是公告送达,以公告刊登之日为结案时间;如果是邮寄送达,以交邮日期为结案时间;如果是通过有关单位转交送达,以送达回证上当事人签收的日期为结案时间。如果需要委托宣判、送达,委托宣判、送达的人民法院应当在审限届满前将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送达受托人民法院。受托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委托书后7日内送达。
关于变更诉讼请求时间的相关法律规定。根据《民诉法意见》和《民诉证据规定》,原告增加或变更诉讼请求需在法庭辩论结束前和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但实践中存在争议和宽松处理的情况。对于变更诉讼标的和诉讼标的额的不同情况,需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人民法院在审查原告撤诉申请时的处理流程。法院会审查原告的撤诉是否真实自愿,并评估是否对公共利益或他人权益造成不良影响。法院会根据审查结果裁定是否准许撤诉,如认为不当,可决定不准许并传唤原告出庭。同时,文章还介绍了人民法院可以延期开庭审理的情形。理解这
诉讼离婚的具体流程和步骤。当协议离婚无法达成时,一方可通过法律程序起诉离婚。起诉离婚需符合四个条件,包括原告与案件有利害关系、存在明确的被告、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以及属于被诉法院的管辖范围。提交诉状后,法院将进行审理和判决。如当事人对判决不满,
鉴定程序的启动方式及程序,包括单方委托鉴定、双方协商确定鉴定机构和法院指定鉴定机构三种方式。同时,也介绍了最佳证据规则的概念及适用情形,以及在判断不同鉴定结论证明力大小时的考虑因素。此外,还提到了证据保全的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