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合同法规定了债权人行使撤销权的情形。当债务人放弃到期债权或无偿转让财产等行为损害债权人利益时,债权人可以行使撤销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七十四条规定,如果债务人放弃到期债权或无偿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撤销债务人的行为。如果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并且受让人知道该情形,债权人也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
撤销权的行使范围以债权人的债权为限。债权人行使撤销权的必要费用由债务人承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七十五条规定,债权人应在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撤销权。如果债务人的行为发生后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该撤销权将消失。
从客观方面来看,行使撤销权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从当事人的主观因素来看,行使撤销权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债权人撤销权,又称撤销诉权或废罢诉权,是指债权人对于债务人有害及债权的行为,可以申请法院撤销的权利。
根据我国合同法第74条和75条的规定,债务人放弃到期债权或无偿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债权人可以请求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债务人以明显的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并且受让人知道该情形,债权人也可以请求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
由于债权人行使撤销权可能会妨碍交易安全,影响第三人的权益,法律规定债权人必须向法院起诉,由法院作出撤销债务人行为的判决才能产生撤销的法律效果。因此,债权人撤销权又被称为撤销诉权或废罢诉权。
债权人撤销权和债权人代位权都是为了保护债权人的债务担保力所设立的制度,二者都是对债权的相对性的突破。根据法律的规定,在一定条件下,债务人积极减损其财产时,债权人可以撤销其行为,以恢复债务人的资力;而在债务人消极不行使其权利时,债权人可以行使代位权,以维持债务人的资力。前者的重点是恢复债务人的责任财产,后者的重点是维持债务人的责任财产。尽管我国合同法确立了债权人撤销权制度,并为债权人行使撤销权提供了法律依据,但由于缺乏具体规定,理论和实践中仍存在一些待研究的问题,包括撤销权的性质、效力和撤销诉讼的被告等问题。
合同法中债权人撤销权的行使前提和范围,以及债的保全之意义和价值。当债务人放弃或低价转让财产损害债权人利益时,债权人可请求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责任财产是债权受偿的担保,撤销权的存在价值在于保护债权人权益,防止债务人不当处分财产,弥补债权的非支配性缺陷
撤销权除斥期间的举证责任问题。债权人承担举证责任,目的是撤销债务人滥用财产处分权的行为。撤销权的法律依据依据合同法相关规定,行使范围以债权为限。撤销权的期间自债权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起一年内行使,债务人的行为发生起五年内没有行使则消灭。撤销权的性
债权人撤销权的定义、目的、效力及其行使条件。债权人撤销权是为了防止债务人的行为导致债权无法实现,是债权保全的一种方式。撤销权的行使涉及债务人与第三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其行使条件包括债务人的行为、受让人的知情、债权人的损害以及债权保全的必要。只要债务人的
债权人撤销权的性质,包括不同的学说如请求权说、形成权说、责任说和折衷说。其中,折衷说被普遍接受,认为债权人撤销权既具有请求权的性质,也有形成权的性质,关于行使撤销权后的结果存在争议。各学说对于债权人撤销权的性质和行使方式有不同的解读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