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中旬,小丽加入了济南某公司并与公司签订了一份为期3年的劳动合同,合同约定小丽的月工资为1.5万元。不久后,小丽被公司派往上海办事处工作。然而,自从小丽加入公司以来,公司对她的工作表现一直不满意,而小丽本人也觉得这份工作不太适合自己。
2013年4月7日,公司提出与小丽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经过小丽反复考虑后,她同意了公司的提议,并要求公司支付她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即1.5万元。然而,公司认为小丽的月工资高于2012年度济南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倍,即10047元,因此应按照这一标准支付经济补偿。
小丽收到经济补偿后,向上海市某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了劳动仲裁申请,要求公司补发经济补偿差额4953元。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6条的规定,如果由用人单位提出并经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需要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的计算标准是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根据劳动者在该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1年支付1个月的工资,不满1年满6个月的按1年计算。然而,法律对经济补偿的数额也有所限制。
通常情况下,用人单位所在地即为劳动合同履行地,经济补偿的"封顶"标准是用人单位所在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倍。如果劳动者的月工资高于这个标准,经济补偿的计算年限也不得超过12年。然而,在本案中,仲裁委并未采纳公司的主张,以用人单位所在地2012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倍为"封顶"标准。这是因为对于用人单位所在地与劳动合同履行地不一致的情况,相关法规有特殊规定。
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14条的规定,如果劳动合同履行地与用人单位注册地不一致,有关劳动者的最低工资标准、劳动保护、劳动条件、职业危害防护和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等事项,应按照劳动合同履行地的规定执行。如果用人单位注册地的标准高于劳动合同履行地的标准,并且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按照用人单位注册地的规定执行,那么按照约定执行。劳动合同终止或解除时的经济补偿计算正是涉及"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的事项。
竞业限制补偿金的支付标准。竞业限制是保护商业秘密的手段,对劳动者自由择业权利进行限制。补偿金的支付时间应在劳动合同终止或解除后。支付标准和形式可由当事人约定,若无约定,可通过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确定。用人单位在竞业限制协议生效前应提前一个月通知劳动者。
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劳动合同解除的条件。用人单位有权解除的情况包括试用期不符合录用条件、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规章制度、严重失职、营私舞弊且对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被追究刑事责任等。对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也可以依法终止。在解除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需向劳动者
工厂搬迁时劳动者可以获得赔偿的情况。当劳动场所发生变更,双方未达成一致意见时,劳动者有权选择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并要求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金。补偿标准按照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的年限计算,具体为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若工厂从深圳搬迁到东莞,员工也有
水库搬迁土地和房屋的补偿问题。补偿包括青苗费、地面附属设施补偿等,可采取货币补偿、产权置换或综合型补偿方式。市、县级人民政府对被征收人给予的补偿包括被征收房屋价值、搬迁临时安置及停产停业损失等。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搬迁费和搬运费的差异,搬迁费是长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