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事抗诉条件及程序
时间:2025-03-11 浏览:5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一、民事抗诉条件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民事抗诉条件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 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
- 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
- 人民法院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裁定。
- 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
二、民事抗诉程序
民事抗诉的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 受理:人民检察院受理民事抗诉案件的来源包括民事诉讼当事人或其他利害关系人申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以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他机关转办、上级人民检察院交办以及人民检察院自行发现。
- 立案:有抗诉权或有提请抗诉权的人民检察院受理的民事抗诉案件,符合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抗诉条件,应当自受理之日起30日内立案。立案应当通知申诉人和其他当事人。
- 审查:人民检察院立案后,应当及时指定检察人员对人民法院的民事审判活动进行审查。对不服人民法院生效判决、裁定的案件,应当就民事判决、裁定是否符合法定的抗诉条件进行审查。人民检察院审查民事案件,应当就原审案卷进行审查,原则上不应当进行调查。
- 提请抗诉: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同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经审查认为符合抗诉条件的,应当提请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抗诉。人民检察院提请抗诉时,应当制作《提请抗诉报告书》,并将审判卷宗、检察卷宗报送上级人民检察院。《提请抗诉报告书》应当详细写明案件来源、当事人基本情况、基本案情、诉讼过程、当事人申诉理由、提请抗诉理由及法律依据。
- 提出抗诉: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时,应当由有抗诉权的人民检察院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并由检察长批准或检察委员会决定。决定抗诉的案件,应当制作《抗诉书》,并载明案件来源、基本案情、人民法院审理情况及抗诉理由。《抗诉书》由检察长签发,并加盖人民检察院印章。抗诉书副本应当送达当事人,并报送上一级人民检察院。
- 出庭: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抗诉案件时,人民检察院应当派员出席再审法庭。检察人员出席抗诉案件再审法庭的任务包括宣读抗诉书、发表出庭意见以及发现庭审活动违法时向再审法院提出建议。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股权确认之诉的程序和要求
股权确认之诉的程序和要求。确认之诉涉及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涉及股东资格确认等问题可能引起股权变动。程序包括当事人起诉、原告举证、提交证据清单、立案审查、缴纳费用和开庭审理等步骤。
-
民事案件终审不服如何申请再审
民事案件终审不服如何申请再审的问题。当事人对生效判决或裁定有异议,可向上一级法院或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如法院驳回再审申请或逾期未作出裁定,当事人可向人民检察院申请检察建议或抗诉。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我国两审终审制的例外情况、民事诉讼中的举证时限与证据
-
一、一般打架斗殴不到轻伤的处理方式
轻微打架斗殴事件的处理方式。涉及民事赔偿的轻微伤,可通过法院诉讼解决责任比例问题,双方可能都会受到行政处罚。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公安机关可调解此类纠纷,调解不成功或未履行协议则依法处罚,并告知当事人可提起民事诉讼。
-
抚养权的告诉期限
抚养权纠纷的告诉期限和相关法律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抚养权纠纷的审理实行二审终审制度,上诉案件应在规定时间内审结。同时,文章还详细阐述了确定抚养权的离婚程序,包括不同情况下子女的抚养安排和抚养关系变更的情形。
-
不服民事诉讼终审判决是否可申诉?
-
民事抗诉是事前还是事后监督?
-
民事抗诉的范围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