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发生工伤事故时,用人单位为了减少责任,可能要求劳动者签订一份工伤补偿协议,承诺赔偿一定金额的钱,但要求劳动者放弃索赔权利,并终止双方劳动关系,不再主张任何权利。劳动者在签订协议后,经咨询法律专家得知赔偿金额不足,以胁迫或显失公平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用人单位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赔偿。
案例
江西省临川市东馆乡农民黄扬安是佛山市顺德区万X燃具电器厂的员工。2005年10月14日,黄因工负伤后与万X厂达成工伤赔偿协议,由用工单位支付费用共计人民币33822.4元。后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其为八级伤残,黄不服,提出重新鉴定申请,结果为七级伤残。黄认为与万X厂达成的工伤赔偿协议不是真实意思表示,是出于无奈而签订的,未能获得足额补偿,要求按七级伤残支付工伤待遇。黄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撤销协议,按照广东省工伤保险条例落实工伤待遇。
农民工:签协议实属无奈之举
黄于2005年初在万X燃具电器厂上班,双方未签订劳动合同。2005年10月14日,黄在工作中不慎受伤。万X厂支付了黄的医疗费用7452.6元。2005年12月22日,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认定黄的受伤为工伤。2006年1月3日,黄与万X厂签订劳动争议和解协议书,约定万X厂支付各项费用共计人民币33822.4元,并解除双方劳动关系及一切法律责任。黄继续治疗后,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对其伤残鉴定为八级,黄不服,提出重新鉴定申请,结果为七级伤残。黄认为签订的劳动争议和解协议书是出于无奈而违心签订的,未经国家权威机构评定伤残等级,协议缺乏科学、公正的依据。黄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撤销协议,按照广东省工伤保险条例落实工伤待遇。
万X厂:合同受法律保护
万X厂认为,黄与万X厂自愿签订劳动争议和解协议书,并已按照协议履行付款义务。协议明确规定了待遇项目和费用,符合广东省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黄在综合权衡和自愿的情况下签订了协议,放弃了实体权利,工伤问题已经处理完毕,万X厂无需支付任何工伤待遇。
仲裁委:协议显失公平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认为,黄在工作时间和场所因工受伤,应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双方签订的劳动争议和解协议书是黄为了继续治疗而违心签订的,显失公平。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应撤销该协议书,并支持按照法律规定进行赔偿。仲裁委员会主持双方调解,但万X厂不愿调解。仲裁委员会裁决万X厂支付黄医疗费14314.2元、住院伙食补助费399元,停工留薪期间工资6004.92元,一次性伤残补助金11736元,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24450元,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5868元,共计62772.12元。裁决后,万X厂不服,向法院起诉,要求确认协议有效,无需支付工伤待遇。
人民法院:协议显失公平应撤销
人民法院认为,双方签订的劳动争议和解协议书是在未评定伤残的情况下签订的,仲裁委员会已查明双方当时调解的内容,认定黄是出于不情愿的情况下为了继续治疗而违心签订的。法院判决万X厂返还黄医药费13886.9元、停工留薪期间工资6008.25元、住院伙食补助费399元及其他工伤待遇14054元,共计34348.15元。法院驳回万X厂的诉讼请求。
上诉及终审
万X厂不服一审判决,向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要求撤销一审判决。中级人民法院认为,协议的效力应根据其内容是否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显失公平等情况来认定。根据审查,黄在签订协议时尚未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对自身劳动能力障碍程度及享受劳保待遇等不充分了解。因此,认定黄在签订协议时没有充分了解自己的权益,协议内容明显不公平。中级法院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