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票据法的规定,支票出票人签发的支票金额不得超过其在付款人处实有的存款金额,即不得签发空头支票。这一规定的目的在于保护持票人的合法利益,维护经济金融秩序。
然而,在支票的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单位和个人签发空头支票的现象。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持票人的权益,影响了支票的使用和流通,还对结算资金汇路畅通以及经济、金融秩序造成了影响。
为了应对空头支票的问题,人民银行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对签发空头支票行为实施行政处罚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该通知规定了对空头支票违规行为实施行政处罚的主体、依据和标准。
根据《通知》,实施空头支票行政处罚的主体为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处罚的依据和标准是《票据管理实施办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即签发空头支票或者签发与其预留的签章不符的支票,不以骗取财物为目的的,由中国人民银行处以票面金额5%但不低于1000元的空头支票罚款。
根据《通知》,出票人需要在规定期限内到指定的罚款机构主动缴纳空头支票罚款。如果逾期不缴纳,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可以采取每日按罚款数额的3%加处罚款、要求银行停止其签发支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等措施。
根据《通知》的规定,空头支票罚款涉及到三方的违规责任,即空头支票罚款代收机构、出票人开户银行和空头支票的出票人。
如果空头支票罚款代收机构占压、挪用罚款收入,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将按照《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的相关规定给予处罚。情节严重的情况下,还将追究其高级管理人员及直接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对于出票人开户银行不报、漏报或迟报出票人签发空头支票行为的,人民银行将责令其改正。如果逾期不改正或情节严重,还将追究其高级管理人员及直接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此外,银行对于屡次签发空头支票的出票人有权停止为其办理支票或全部支付结算业务。
中国关于空头支票的法律定义、影响以及法律规定和处罚。空头支票指支票金额超过存款金额,这种行为会损害持票人权益,扰乱经济金融秩序。为应对此,人民银行发布了相关通知,规定了对空头支票行为的行政处罚主体、依据和标准,并涉及三方违规责任。出票人需主动缴纳罚款
《票据法》中的九项重要规定和注意事项,为确保支票的有效性和合法性,应严格遵守这些规定。从签发支票的具体规定到确保支票要素齐全的要求,以及签发支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文章都进行了详细阐述。同时,为了保障支票的安全性和准确性,还需要建立明确的专人管理制
支票结算方式的法律规定。支票是同城结算中广泛应用的一种结算方式,包括现金支票、转账支票、普通支票和划线支票等种类。支票的提示付款期限为自出票日起10日内。支票可以转让和背书,并且存款人在领购和注销支票时需遵守相关规定。小企业财会部门在签发支票时,需遵
支票的法律概念和种类。支票是出票人委托银行支付一定金额给受票人或持票人的票据,包括普通支票、现金支票和转账支票。支票必须包含绝对应记载事项和相对应记载事项,同时出票人必须满足一定的法律要求。出票人对支票款项的支付承担责任,而持票人必须在规定的提示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