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20世纪90年代,农业发展进入了一个重视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的新阶段。为了进一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我国明确提出了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目标。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总体是安全、放心的。
根据国家统一部署,2001年农业部在全国启动了“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通过组织各级农业部门以蔬菜中高毒农药残留和畜产品中“瘦肉精”污染控制为重点,解决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高毒农药、兽药违规使用和残留超标问题。同时,通过管理农田到市场的全程监管,加强质量安全意识,落实管理责任,推进标准化,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和管理水平。目前,蔬菜中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达到93%以上,畜产品中“瘦肉精”合格率达到98%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日益完善,监管能力逐步增强,农业标准化水平显著提高,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形成了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的服务、管理、监督、处罚、应急五位一体的工作机制。
根据2003-2007年37个城市蔬菜中甲胺磷、乐果等农药残留监测结果显示,我国蔬菜质量安全总体合格率持续上升。2007年1月和4月的监测结果显示,蔬菜中农药残留平均合格率为93.6%。其中,蔬菜生产基地的合格率为96.7%,批发市场、超市和农贸市场的合格率分别为93.7%、91.7%和92.5%。蔬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逐年提高。
根据2003-2007年22个城市畜产品中“瘦肉精”以及磺胺类药等兽药残留监测结果,近年来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总体呈上升态势。2007年1月和4月的监测结果显示,畜产品中“瘦肉精”污染和磺胺类药物残留的平均合格率分别为98.8%和99.0%。
从监测结果看,屠宰场、超市、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瘦肉精”监测合格率分别为99.1%、99.5%、100%和96.5%;超市、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磺胺类药物监测合格率分别为98.7%、99.0%和99.2%。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总体保持较高水平。
根据2005-2007年22个城市水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结果,近年来水产品质量安全总体处于上升态势。2007年1月和4月的监测结果显示,水产品中氯霉素污染的平均合格率为99.6%,超市、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的合格率分别为100%、99.7%和99.3%。
中国政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高度重视,通过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加强质量安全意识等措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蔬菜、畜产品和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合格率均呈现持续上升趋势。中国政府已形成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的服务
假冒食品是否违反食品安全法的问题。依据我国食品安全法规定,生产、经营掺假食品的违法行为属于违法,需承担相应责任。具体处罚措施包括没收违法所得和食品、添加剂,并罚款。违法行为包括但不限于多种情况,如生产经营有毒有害、超过保质期的食品、添加剂等。除了上述
食品、药品领域产品缺陷致害事件日益严重的问题,建议推行产品责任强制保险制度来完善食品、药品产品责任赔偿机制。该制度能够保护消费者权益,分担企业责任,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提高食品、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药品经营质量否决管理程序的目的、适用范围、职责和内容。该程序旨在保障药品经营各环节的质量控制,包括药品质量、环境质量、服务质量和工作质量。质量管理部负责监督检查各环节质量并行使否决权。否决方式包括口头批评、限期整改通知单等多种形式。该程序对于提高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