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公司法 > 互联网金融 > 众筹 > 众筹的法律监管方式

众筹的法律监管方式

时间:2025-06-01 浏览: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423587
阿里巴巴、京东等大企业都有开展众筹项目,众筹在国内开展的时间还不长,所以在法律上面就存在一定的漏洞,也具有许多的风险,需要众筹者加以留意。众筹如何进行法律监管?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为你介绍关于众筹知识。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修订草案)》对股权众筹的规定

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修订草案)》第13条规定了股权众筹融资方式公开发行证券的相关规定。根据该条规定,通过证券经营机构或国务院证监会认可的机构以互联网等众筹方式公开发行证券的,符合证监会规定条件的发行人和投资者可以豁免注册或核准。该规定将首次从法律层面允许在我国以股权众筹融资方式公开发行证券。然而,《草案》第13条存在一些问题,如未规定股权众筹发行人的信息披露义务和证券二级市场交易等问题。此外,《草案》既未授权证监会出台规定,也未作出特别规定。如果适用《草案》公开发行证券销售、交易等规定,将使股权众筹发行人的义务与实力雄厚的上市公司的义务相同,对创业型企业而言是不合理的。

二、十部委意见明确股权众筹融资业务的监管责任

十部委意见明确了股权众筹融资业务由证监会负责监管,并鼓励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创新。根据该意见,股权众筹融资必须通过股权众筹融资中介机构平台进行。股权众筹融资中介机构可以在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前提下,对业务模式进行创新探索,发挥股权众筹融资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有机组成部分的作用,更好地服务创新创业企业。股权众筹融资方应为小微企业,应通过股权众筹融资中介机构向投资人如实披露企业的商业模式、经营管理、财务、资金使用等关键信息,不得误导或欺诈投资者。投资者应当充分了解股权众筹融资活动风险,具备相应风险承受能力,进行小额投资。

三、证监会的监管措施

根据十部委意见,证监会于8月3日发布了《中国证监会办公厅关于对通过互联网开展股权融资活动的机构进行专项检查的通知》。该通知要求各地证监局对以“私募股权众筹”、“股权众筹”、“众筹”等名义开展股权融资活动的平台进行专项检查,重点检查平台上的融资者是否进行公开宣传,是否向不特定对象发行证券,股东人数是否累计超过200人,是否以股权众筹名义募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

四、国务院的指导意见

2015年9月23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指导意见》,提出稳步推进股权众筹。该指导意见充分发挥股权众筹作为传统股权融资方式有益补充的作用,增强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和创业创新者的能力。稳步推进股权众筹融资试点,鼓励小微企业和创业者通过股权众筹融资方式募集早期股本。对投资者实行分类管理,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防范金融风险。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投资性众筹的法律问题

    投资性众筹面临的多种法律问题。首先涉及可能触及刑法的金融犯罪行为,如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等。其次,行政与民事法律风险也不可忽视,包括证券类行政违法等行政犯罪以及合同违约纠纷等民事法律问题。此外,众筹项目本身存在科学性和可行性的风险,以及知识

  • 不同众筹模式如何规避法律风险

    不同众筹模式如何规避法律风险。众筹平台需遵守法律红线,避免触碰非法集资、非法证券、集资诈骗等刑事和行政法律风险。具体做法包括严格审查项目发布信息、监管募集资金、遵守中介定位等。同时,为规避民事法律风险,众筹平台应设立规则并与参与者签署完整协议,明确各

  • 股权众筹进入托管时代

    股权众筹进入托管时代的问题。股权众筹存在不确定性,为了解决投资者的顾虑,股权众筹引入了第三方资金托管方案,保障双方权益,防止风险发生。同时,监管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规范市场,以促进股权众筹健康发展。

  • 项目融资方式比较

    多种项目融资方式,包括基金组织、银行承兑、直存款、银行信用证、委托贷款、直通款等。这些融资方式各有特点,如基金组织的操作周期长且可能需要改变公司性质;银行承兑的使用时间限制等。融资方式的适用性和优劣取决于项目的具体情况和公司的实际需求。

  • 一、法律界定船舶融资租赁合同
  • 短期贷款的利息结算方式
  • 众筹平台的收费模式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